“我種這6畝油菜籽收完,緊接著就要整田栽秧。”近日,眉山市東坡區修文鎮英雄村15組村民任維告訴筆者,“由于處在平壩,秸稈無處堆放,沒想到剛與村干部聯系,當天就派車裝運走了秸稈,這才讓我心頭輕松了下來。”
“像任維一樣,我們全村廢棄的30余噸秸稈,現在都運送到眉山益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作收儲處理。”修文鎮英雄村村委會副主任劉康感言,“正是依靠有機肥生產企業的敞開收儲,許多農戶才不為秸稈處理犯難。”
當前,正值油菜籽收割時節,筆者在眉山益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一輛輛裝滿油菜秸稈的載重車,不停地往返在公司廠區,近段時間收運回來的油菜秸稈,像小山一樣堆滿圍墻內寬大的場地。“我們陸續就將對秸稈進行粉碎,而后再堆放進原料車間。”益稷公司分管生產的副總阮勇介紹,公司作為年產能10萬噸的有機肥生產環保企業,主要以油菜秸稈等多種農作物秸稈和其他附屬物為產品原料,變廢為寶實現廢棄物綜合利用,加工制成高質高效有機肥料。隨著近年農作物及果樹類施用化肥量的持續減少,市場對高效優質有機肥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因此,公司對農村秸稈加工原料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大。
然而,時下的現實情況是,農村秸稈焚燒工作經過連年開展,如今大部分秸稈都做到了就近直接還田或鋪放果樹林下,用以改良土壤結構和增加有機質肥效。與此同時,由于不同的地理條件原因,依然有部份農戶感到秸稈處理的不便。“田里不能焚燒,又沒地方扔掉,若是就地粉碎還田,也還是有些麻煩。”提起往年對秸稈的處理問題,任維就一臉的煩惱。
如何打通農村秸稈處理難的“最后一公里”?近年來,東坡區依托坐落當地的眉山市益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持續加大農作物秸稈原料的收儲處理力度。特別是今年小春油菜籽收割季節開始,在區上強化秸稈禁燒工作的要求下,松江、修文、尚義、萬勝、思蒙等油菜面積較大的鎮,在結合有關會議、橫幅標語、微信群、宣傳車、明白紙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中,不斷提高廣大農戶禁燒環保意識,并針對農戶中依然存在的秸稈處理難問題,積極主動與收儲公司企業對接,建立互動配合處理機制,由鎮或村(社區)統一組織車輛,通過微信群等渠道收集農戶秸稈處理訴求信息,及時派車將需要處理的油菜秸稈進行統一裝車,源源不斷運往益稷公司企業進行收儲。
修文鎮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鎮種植油菜面積9000余畝,油菜籽收獲后的大量秸稈,除了主要用于直接還田或采取其他處理方式以外,對于部分農戶不便處理消化的秸稈,則由鎮上統一組織專用車輛,無償為農戶提供裝運處理服務。截至目前,全鎮已共收運油菜籽秸稈80余噸,既根本解決了秸稈處理“最后一公里”問題,又為加工企業提供了足夠生產原料。因此,今年全鎮9000余畝油菜籽收完,未發現一起焚燒秸稈現象,有效保護了農村生態環境。
“自進入油菜籽、胡豆收獲季節以來,我們公司企業與各鎮(街道)互相支持配合,為秸稈處理大開‘綠燈’,全力做到應收盡收。截至目前,公司收儲油菜籽秸稈已達到600余噸。”公司副總阮勇介紹說,預計可收儲上10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