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包裝廢棄物造成的農業污染,始終是困繞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一大難題。而今,眉山市東坡區通過建立農藥廢棄物回收與處理體系平臺,委托第三方公司運作,促使這一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保護和提升了農村生態環境質量。
“我這幾年種了400多畝水稻,過去防治病蟲害施用后的農藥袋、農藥瓶等廢棄物,跟其他種植戶一樣,大多沒注意收集,隨意進行丟放,以致在一些田邊地角、溝渠坡坎、竹樹林盤等,經常能看到這些有害垃圾,不僅造成土壤、水源環境污染,個別還影響田間耕作。”近日,東坡區農業農村局在修文鎮舉辦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培訓剛結束,來自岳營村的種糧大戶張春梅深有感觸地對筆者說,“現在只需我們把農藥包裝廢棄物收攏在一起,就會有專門的公司來回收,這樣農藥包裝廢棄物就不會再亂丟棄了。”像張春梅一樣,該鎮參培的108名農藥經銷商和種植大戶都認同這種辦法好,并表示要積極去做。
據東坡區農業農村局植保服務中心負責人趙曉英介紹,為下大力氣解決多年的農業污染突出問題,今年區上按照國家有關農藥經營許可管理條例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辦法的文件要求,圍繞加大農藥廢棄物回收處理力度,全區共分別以14個農作物種植鎮(街道)為單位,召集679家農藥經銷商以及所有種植大戶,全面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培訓,結合科學安全使用農藥技術知識的講解,在整體提高經銷商和種植大戶思想認識,增強行動自覺的基礎上,按照“誰生產、經營、誰回收”的原則,采取政府引導、企業負責、農戶參與、市場推動的運行辦法,由區政府投入143.6萬元的專項資金,通過打造區、鎮、經銷商、種植戶回收平臺、農藥包裝追溯管理平臺、押金制回收體系平臺等,采取招標方式,委托第三方對農藥包裝廢棄物的回收處理。
具體做法上采取兩種模式:一方面,要求各農藥經銷商在銷售農藥時,根據農戶所購買農藥的數量,按每袋(瓶)需交1元的標準收取押金,以此約束農戶在用完農藥之后,如數將農藥包裝廢棄物交回經營門店,店主便可將其押金退還農戶。在此同時,作為第三方的專門公司則按收集農藥包裝廢棄物每公斤補貼一塊錢的標準,對農藥經營店主進行補貼,并回收其農藥垃圾;另一方面,根據部分糧食、水果等種植大戶,所用農藥數量較大的情況特點,要求他們對用完的農藥包裝廢棄物,自行做好收集堆放,仍由第三方公司直接上門回收,轉運至儲庫作無害化處理,讓種植大戶不再為這些垃圾犯難。
通過全新打造的收集、轉運、儲存、處理、追溯等系統平臺,落實專門公司全覆蓋展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為根本解決農藥包裝廢棄物去處找到了一條路徑。該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這一創新做法已在各鎮(街道)全面鋪開,確保全區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到85%以上,處置率實現100%。
(陶廣漢 彭世紅 趙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