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的一天夜里,他悄悄將437個廢棄油漆桶傾倒在自家屋后的一個廢棄礦洞內,結果連同牌友一起被判刑并處罰金。是打牌惹的禍,還是被非法利益迷了心竅?
案情回顧
被告人楊某某為處理前租客在廠房里留下的廢棄油漆桶而傷透腦筋。2019年12月的一天,被告人楊某某、李某某一起打牌,在交談中,楊某某提及廢油漆桶處理問題,李某某聲稱可以處理。于是二人簽訂協議,由李某某幫助楊某某處置廢棄油漆桶。此后,李某某聯系了運輸車輛及搬運工人,將存放在楊某某廠房內的437個油漆桶先后運輸至瀘縣得勝鎮門斗山村一個廢棄礦洞內丟棄。在此過程中,被告人楊某某來到處置現場,與李某某一起對搬運工人進行指揮、安排。事后,李某某將獲得的錢款支付運輸費、搬運費后,剩余資金由自己留存。
法官在線
巡回審判車開進工業園區
非法傾倒廢棄油漆桶437個,污染土壤102袋,污染物共重8.3噸……該案系瀘縣首例非法傾倒危險廢棄物污染環境案。為起到良好普法宣傳效果,瀘縣法院綜合考慮該案的社會危害性、工業園區部分企業也涉及污染廢棄物處理問題等因素,12月8日,把巡回審判車開進了瀘縣某工業園區,在園區內公開開庭審理了這起污染環境案,并邀請了縣環保局、園區管委會相關責任人和近50家企業代表旁聽了庭審。最終,被告人楊某、李某犯污染環境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和十個月,緩刑一年六個月和一年四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各三萬元和二萬元。
庭審結束后,瀘縣法院還設置了環保普法課、發放普法宣傳手冊、現場咨詢環節,旨在提高企業守法意識,齊心協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助力瀘縣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共贏。
(周文莉 鄭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