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6月2日,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人民法院岷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站在翠屏區安阜街道五糧液集團產業園區內掛牌成立,這是四川省成立的首個岷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站。翠屏區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楊光,區農業農村局總畜牧師王穎旺及區農業農村局水產漁業站站長劉曉歡,安阜街道黨工委委員、副主任李玉德,區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環資審判庭)庭長肖必春等相關人員參加揭牌儀式和岷江巡護活動。
岷江作為徑流量最大的長江支流,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具有重要的生態環境服務功能,岷江流域翠屏區河段地處長江上游珍稀魚類國家自然保護區。2021年以來翠屏區法院受理的破壞環境資源案件有52件,其中大部分案涉地屬于岷江流域。
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開始實行十年禁漁,加大環境保護普法宣傳,提高全民共護母親河意識,是保護長江生態環境最為重要的方式。翠屏區法院堅定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推動長江保護法實施,延伸司法服務觸角,在岷江邊建立岷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站,通過派駐環境資源審判庭法官及岷江翠屏區段的河道法官,開通岷江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宣傳熱線電話,將普法釋法陣地建在基層,把司法力量下沉到一線。翠屏區法院將依托該工作站,加大巡回審判、巡邏防護、法治宣傳力度,落實“一河四警”工作機制,深化與區農業農村局、林竹局、水利局等政府部門的執法與司法聯動機制,同答一張卷,共護一條江。
揭牌儀式后,該院法官、漁政巡護人員圍繞“只有一個地球(Only One Earth)”主題,共同開展岷江翠屏段巡護和世界環境日普法宣傳活動。
近年來,翠屏區法院聯合重慶江津、瀘州江陽、宜賓江安等地10家法院,建立川渝渝六區、宜賓“1+5”等長江上游環境司法協作機制,簽署發布《保護長江倡議書》,在全省率先出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資金管理辦法,創新“一河四警”、“以勞代償”執行模式和生態修復“先予執行”機制,在對環境破壞者處以刑罰或判令承擔賠償責任的同時,責令被告人通過魚類保護宣傳替代勞務賠償、通過增殖放流、植樹復綠修復受損土地、林地、河灘等方式履行修復生態法律義務, 實現懲治犯罪和生態修復并重,切實保護長江上游生態環境,確保一江碧水向東流。
據了解,2020年以來,該院已責令被告人繳納生態修復金140.7萬元,增殖放流12.7萬余尾,補種復綠荒山80余畝。
(喻靖玲 彭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