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通過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和制約因素進行了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提出加強農村電子商務戰略規劃、打造農村電商體系、普及農村電子商務知識、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等建議,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做大做強 農村電商 大力推進 鄉村振興
農村電子商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自2014年國家啟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以來,襄陽市委、市政府和上級供銷社高度重視,搶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快車,積極開展農村電子商務主體培育、農村電商運營網絡建設,通過政府主導、產業融合、服務三農,農村電商蓬勃發展,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農村就業和農民增收。
一、襄陽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近年來,襄陽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速度較快,電子商務進農村已成為政府、企業和社會關注焦點。2019年4月16日,襄陽市農村電子商務協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襄陽召開,襄陽各縣(市、區)60多家電商公司主要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襄陽市農村電商協會章程》,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和領導機構。市農村電子商務協會的正式成立,標志著襄陽市農村電商發展邁入新階段。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電子商務進農村所涵蓋的基礎設施、市場容量、市場主體、扶持政策等方面的要素已基本具備,發展態勢良好。先后創建了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1個、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2個、市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14個、市級人才培訓示范基地2個。培育了省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6家,市級示范企業86家。棗陽市、保康縣被商務部列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宜城市被商務廳列為全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宜城市供銷社被全國供銷總社確定為全國供銷社系統電子商務示范縣。襄陽市成為全國少數同時擁有淘寶、京東和1號店三個平臺地方館的城市之一,為襄陽農特產品、旅游、文化等提供了全面的展示空間。京東商城中國特產·襄陽館、淘寶·特色中國·襄陽館先后開館上線運營,并且取得了開門紅。已擁有一批運營好、知名度較高的本土農產品品牌電商平臺型、運營型和應用型企業。如,“淘賺網”(湖北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愛購365優米”(襄陽愛購365網絡有限公司)、“襄陽鮮管家—智能社區惠民配送平臺”(湖北蘭妮家庭服務有限公司)、“維基網絡”(棗陽維基網絡服務有限公司)、“秀自然”(襄陽市秀自然農產品有限公司)、“供銷e家”(襄陽供銷蜂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漢江購”(襄陽鑫漢江傳媒有限公司)等平臺型電商企業。營運型農產品電商代表企業有:湖北神農夫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中國有機谷神農夫”、湖北瑞致和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店小二在線”、湖北菜藍子米袋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菜米網”、中國錦湖北夢張揚土特產有限公司“夢張揚網”等。
二、襄陽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做法
近年來,襄陽市積極引導全市把握“互聯網+”新機遇,結合襄陽農業大市農產品資源豐富的實際,發揮組織優勢,以培養農村電商帶頭人為重點,大力開展培訓,積極搭建平臺,推進農村電商迅猛發展。
(一)加大政策扶持,營造發展環境。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襄陽市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襄陽市市區促進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暫行辦法》《關于支持供銷合作社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關于落實湖北省電商扶貧行動計劃的意見》《襄陽市加快推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其中《襄陽市加快推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出臺了開展市場主體培育、電商對接培訓、信息進村入戶、電子商務運營網絡建設、農業電商創新、典型示范推廣、環境政策爭取七大行動。全市爭取上萬元資金用于全市電子商務發展;各地在國家支持資金的基礎上,本級財政安排配套資金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二)搭建運營平臺,健全運營體系。棗陽市、保康縣先后成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宜城成為省級示范縣。在示范縣(市)建設中,各地加強縣、鄉(鎮)、村三級服務站網絡建設,突破農村信息進村入戶瓶頸,為農村群眾提供在線購物、銷售、繳費、出行、娛樂、資訊、創業等服務,方便農民生產生活,促進農村消費,帶動農產品銷售,促進農民增收,搞活農村經濟。
(三)完善基礎設施,加強物流建設。把城鄉信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物流快遞服務業作為支撐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條件,為實現“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奠定基礎。全市寬帶用戶超過了25萬戶,寬帶入村率達到94%,行政村寬帶用戶10萬多戶。全市鄉村公路2.6萬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車率達到80%以上,鄉鎮村物流配送網點800多個。全市已有140多家成熟運營的專業快遞物流企業,分支機構400多家,快遞服務進入全市鄉鎮,快遞進村率達55%以上,全市村村通郵率達到100%。
(四)培植市場主體,打造地方品牌。一方面,面向國內外知名電子商務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推進電商平臺建設。全市成為全國少數同時擁有淘寶、京東和1號店三個平臺地方館的城市之一。另一方面,引導本土電商依托資源優勢,打造地方農產品電商品牌。目前已擁有一批運營好、知名度較高的地方農產品品牌電商平臺型、運營型、應用型企業。如“淘賺網”“愛購365優米”“稻香網”“店小二在線”“夢張揚”等等。另外,積極推進本土電商與知名品牌電商企業合作,借力發展。如“阿力村淘”“樂村淘”“淘實惠”等知名農村電商企業,與縣(市、區)開展了深度合作,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商家751家。
(五)強化人才培訓,構建人才體系。各地通過提供公益性和市場化相結合的電子商務理論及實操培訓,提高農村群眾電子商務技能。如舉辦“電子商務高峰論壇”“襄陽農村電商高峰論壇”等大型論壇及“互聯網+三農”“互聯網+縣域電商”“農村淘寶專題培訓班”等專題培訓活動,在全社會普及推廣電子商務知識。會同共青團、婦聯等部門,大力實施“農村青年電商培育工程” “巾幗電商創業行動”。同時,與電商企業、電商培訓機構、職業學校等開展合作,舉辦電子商務知識培訓班。全市累計培訓黨政機關干部、企業負責人、創業青年、電子商務從業人員19582人。
(六)實施走出去戰略,拓展市場營銷。把名優特農產品“走出去”作為農村電子商務的重點和突破口,一批具有襄陽特色的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出了大山,走出了襄陽,走向了全國。宜城財神廟村張全玉,成立好農品電子商務公司,銷售本地紫薯、南瓜、桃膠等農特產品,每天發往全國各地的快遞200多單。宜城楚大鴨業公司于2015年8月與襄陽供銷蜂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建立“電商+龍頭企業+合作社”新模式。雙方在產品開發、營銷方案、品牌策劃、平臺資源、售后服務等環節深入合作,并先后與順豐、中通、郵政等快遞公司建立合作關系,確保產品第一時間發往全國各地。截至目前,公司已實現90%的銷售業務在線上完成,銷售品類包括宜城皮蛋、鮮雞蛋、羅田板栗、宜城紫薯等10余種,銷售單次從開始的日均幾十單增長到8000-12000單,日平均銷售額從幾百元增長到20余萬元。
三、襄陽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問題
通過近年來的努力,襄陽市農村電子商務得到了長足發展,有了良好的開端。隨著形勢的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仍然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行業標準不統一。農村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具有涵蓋面廣、涉及行業多、產業鏈條長、展現形式多樣化等特點。雖然襄陽市近年來的農村電商發展雖然呈現出較好的趨勢,國家及本地各部門也先后出臺過相關政策甚至是資金支持,但大多都是立足本系統內的政策和標準,導致各地各部門各行其是,大量基礎設施和投入重復建設,系統內規劃與當地政府規劃沖突,缺乏聯動、難以形成合力。比如,農產品生產標準、種養殖標準、加工分揀標準、物流配送標準、倉儲標準、包裝標準、檢驗檢疫標準、入市標準、推廣宣傳標準等系列標準呈現多樣化的局面,標準雜亂,缺乏專業性和公信力,
(二)農民思想不新。調研中發現,近年來農村的基礎建設速度盡管很快,但仍然存在信息相對閉塞、思想觀念相對傳統等問題。由于電子商務交易的虛擬化特性、時效性、體驗感等因素,加上農民對新生事物的懷疑態度,大部分農民甚至部分企業更愿意面對面的交易方式,不敢大膽嘗試電子商務的交易方式。供銷蜂鳥在農村基層電子商務網點建設的過程中,盡管是依托當地的“能人”上門給村民講解電子商務的好處和優勢,也很難打動村民通過服務網點來進行線上購物和交易,而當他們組織廠家和產品下鄉進行現場銷售活動的時候,村民的積極性反而非常高漲。因此,在項目建設初期,不得不先行由站點墊資幫村民在線上購物、到貨交付之后再回收貨款,以及現金采購村民農產品、再自行銷售的形式來推廣電子商務。
(三)軟硬件設施不完善。電子商務的發展要依托于現代化的信息與網絡技術,同時還要有強有力的物流交通網絡基礎做支撐。在網絡發展方面,目前襄陽市大部分鄉(鎮)村基本通路通電通網絡,但在偏遠山區的部分地區依然存在網絡覆蓋盲點。在保康、南漳等地的偏遠村莊建設電子商務服務站點的時候,經常連手機的通訊信號都沒有,更不要說是網絡信號和3G/4G信號了。而在這些地區,電腦的普及率更是非常低。在物流發展方面,農村物流配送體系不夠完善。主要表現在農村地域普遍較為偏僻,運送成本過高,農村物流配送能力有待提高,缺少專用的搬運設備;車輛配置較落后,導致遠距離農產品無法送達;庫存倉儲條件有限難以保證農產品新鮮程度;網絡與農戶接通“最后一公里”配送工作未能在農村真正實現;物流體系節點覆蓋率低,不能保證配送站全面性;加之農產品品種多、附加值低、不易存儲等特點使得農產品不能統一加工、銷售,從而極大的阻礙了農產品生產產業化和流通現代化。這樣,即使某些地方農民有電子商務的需求,也無法得到滿足,即使農民生產出相關產品,也無法便捷的送達市場,這也使農村電商的發展不能順利進行。同時,農村電子商務處于初期起步階段,覆蓋面分散、交易單量不高、利潤空間有限等因素導致物流快遞企業不愿意去投資農村物流配送基礎建設,甚至不愿去承接部分業務。襄陽市目前市內包括鄉鎮地區一般“三通一達”等主流快遞覆蓋區,日常發送一單快遞(3kg以內)基本在8元左右,長期合作的企業甚至可以控制在5元以內,而產品從村到達鄉鎮這個環節往往是這個成本的數倍,這就直接導致農村電商銷售成本的飛漲,無法和鄉村同類產品展開公平競爭。
(四)專業人才不足。電子商務發展到現在,已經不是什么高新技術產業,但卻是專業性要求較高的行業,而且是一個綜合性行業,對人才的要求也是復合型的,不僅要懂信息技術、電子商務,更要懂得宣傳推廣、營銷策劃,還要懂得如何與農業農村農民結合。電子商務網站如何建設維護、信息如何采集、產品包裝如何設計、賣點如何提煉、成本如何核算、同類產品如何競爭、營銷策劃如何組織等等這些問題又需要各類專業性人才。而這樣的復合型人才和專業性人才,國內各大城市都處于稀缺狀態,他們往往更愿意在一線城市尋求更多的創業、擇業機會和挑戰。供銷蜂鳥在成立之初,不惜重金通過獵頭公司從浙江、上海、北京等地聘請了電商平臺運營管理、產品設計、營銷策劃、平臺搭建程序員等各類專業人才,初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農村電商發展的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等原因,加上各類生活配套跟不上等因素,這些人才往往會選擇離開公司、重新回到之前的城市去從業或創業。
(五)發展環境不優。一是平臺不大。引進全國一線平臺如京東、淘寶等少,且有的平臺收費高(一個店面30萬元),而企業自建平臺點擊率低,物流成本高,快遞物流到村級的最后一公里難以解決,物流配送平臺難以滿足電商的需求。二是整合不夠。對同類、同鄉鎮、同村等產品整合不夠,有的產品供應不足;有的縣(市、區)建有農業電子商務園區,有的還沒有建成,沒有形成整合。三是連接不緊。上行(農產品進城)與下行(消費品下鄉)、電商企業與生產企業之間的連接還不夠緊密,發展特色類產品電商較多,糧油類電商發展滯后,有待探索。四是服務不夠。企業普遍反映在園區的公共服務、電商人才的培訓和引進、企業流通資金籌措等方面存在難題,如懂電商、懂農業、懂營銷、懂管理的人才少、留住難,需政府及部門整合資金,加大對農業電商的支持投入。
四、襄陽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建議
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在制度創新、政策完善、基礎配套、人才激活等方面加大探索,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實現農村電商與農村經濟雙融合、雙促進、雙發展。
(一)制定發展戰略。一是成立襄陽市農村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農村電子商務工作推進專班。建議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市農委牽頭,各縣(市、區)及市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參與,統一整合全市資源,引導各級政府把農村電子商務作為“一把手工程”、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健全機構、制定政策、優化環境。二是科學制定農村電商發展規劃。圍繞當地資源稟賦、文化特色、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等,確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戰略、總體思路、主要目標、功能布局和重大項目等,明確產業發展重點、工作任務,制定資金支持等系列政策和保障措施,科學編制符合實際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實施方案,全力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同時,大力實施電商扶貧工程,助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通過扶貧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三是制定全市農產品質量認證標準。成立統一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立全市統一的產品追溯系統、開發相關應用軟件,引入農業物聯網、二維碼技術、GPS技術及手機APP軟件,為農產品配上“身份證”,讓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流通都處于可視化的監管之中,讓消費者只需要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可以直觀的看到產品流通的各個環節,增強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感、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四是成立襄陽市農村電子商務協會,協助政府制定規劃、出臺宣導政策、協調相關行業資源、制定相關行業標準、監督政策執行、統計匯總數據、跟蹤行業發展、提供咨詢服務、組織交流活動、策劃農產品展會等活動。
(二)設立農村電商發展基金。設立襄陽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基金,政府拿出專門預算,重點扶持和獎勵一批本地農村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和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對有運營良好、有發展前景的針對服務三農的專業型信息平臺、開展本地農產品銷售的電子商務平臺,對從事農產品種養殖、加工生產銷售物流配送及配套服務環節的企業和個人等,對引入國內外大型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和先進電子商務技術的企業,對投資到農村電子商務及配套環節的企業和個人,進行重點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打造一批本地農村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專業平臺及“能人”及典型,并根據企業和個人在農村電子商務方面取得的成果進行資金獎勵和扶持,利用龍頭的帶動和示范作用,刺激和引領襄陽市農村電子商務的推進和發展。
(三)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工作。一是建立電商人才檔案庫,對從事農村電商人才進行深入調查,進行分類管理,幫助企業和電子商務人才進行有效對接。針對電子商務重在實戰的特點,加大電子商務實用型人才的引進。通過廣泛宣傳、登門拜訪、電話問詢、專題活動等方式,吸引返鄉農民工和大學生在家鄉創業就業。二是建立健全電商培訓體系。要整合商務局、農委、人社、扶貧、團委等相關部門的培訓獎勵扶持資源,成立專門的培訓機構,或利用職業院校、專業培訓機構等現有資源,或依托第三方培訓機構等,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進行培訓。針對各層級領導、電商企業負責人、創業者、鄉鎮村電商服務站站長、電商從業者、在校學生等不同對象,制定相應的培訓課程。培訓課程要涵蓋電子商務創業培訓、電子商務知識普及培訓、電子商務營銷策劃培訓、電子商務團隊建設培訓、電子商務平臺實操培訓、電子商務客服培訓等。襄陽供銷蜂鳥自成立以來,迅速與阿里巴巴·淘寶商學院進行深入溝通合作,系統的引入了淘寶商學院電子商務培訓體系,并結合襄陽本地實際情況進行優化調整,形成了完善的農村電子商務培訓體系、編制了切實可行的培訓課程,并開展了持續性的培訓,今后在農村電商知識培訓方面要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搭建農村電商運營體系。一是搭建運營中心。打造市縣鄉(鎮)村四級農村電子商務體系,建立襄陽市農村電子商務運營中心(園區)、各縣(市、區)分別建立縣級農村電子商務運營中心(園區)、全市78個鄉(鎮)建立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站、各村建立村級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點,配置相關設備、制度上墻、開展培訓,整合各類充值繳費、代收代發、代購代銷、政策宣導等各類功能,服務各級農民;搭建全市統一的農業信息服務網站、農村電子商務平臺。襄陽供銷蜂鳥電商公司自2015年注冊成立以來,自籌資金800萬元,依托襄陽市供銷社系統內資源逐步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四級網絡體系建設,現已建成市級農村電子商務運營中心1個、聯合保康、谷城、宜城、襄州等地供銷社成立4家子公司并建設完成了4家縣級農村電子商務運營中心,在原有村級綜合服務社的基礎上改造完成鄉鎮村級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近千家。二是加強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依托電信部門,持續加大農村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和資金投入,開展光纖進村、寬帶入戶工程,力爭達到3G/4G網絡、光纖寬帶網絡村級全覆蓋;對鄉鎮村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及相關從業企業、個人進行寬帶網絡補貼或優惠,鼓勵農村農民利用互聯網手段開展農產品銷售;對鄉鎮村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購買電腦及網絡設備給予政策性獎補。三是打造農村電商物流配送體系。鼓勵和扶持物流快遞公司在鄉鎮建點,鼓勵鄉鎮電子商務服務站加盟或自營快遞物流服務業務。建議由交通部門牽頭,整合利用全市客貨運力資源,出臺相關補貼政策,利用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和鄉鎮電子商務服務站的集散能力和配送能力,切實解決農村電子商務網上購物“最后一公里”和農產品上行銷售“最初一公里”的難題。對農產品銷售從村到鄉鎮的流通以及網上代購從鄉鎮到村一級的流通,按交易完成單量進行補貼,并且在政策上給于支持。
(五)強化品牌建設。引導各地深入開展專題調研,弄清本地農產品、民俗產品、鄉村旅游等資源情況,以及本地產業發展情況,確定適合網絡銷售、能夠代表地方特點、具有一定規模的產品。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原則,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培育特色品牌。支持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加強特色產品品牌建設,提升產品品質、價值和知名度。同時,鼓勵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整合資源,進行規模化、標準化生產;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開展農產品的電商標準制定,完善農村電商的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快農產品品控和溯源體系建設,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產品上行。
(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充分利用電視、報紙、政府網站、電商網站等媒體,大力宣傳農村電子商務的相關政策、做法、經驗,大造聲勢,營造農村電商發展濃厚氛圍,在全社會形成共識和合力,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引導農民群眾更新觀念,讓廣大農民群眾認識到電子商務帶來的方便和好處,提高農民群眾電子商務的參與度。加強縣(市、區)間溝通與交流,促進合作共贏發展。建立健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長效機制,從財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提供保障。多渠道籌措資金,采取以獎代補、專項補助、一事一議等多種形式,加大對電商示范企業及農村物流網點、電商(孵化)產業園、電商公共服務中心、鄉(鎮)村電商服務站建設的專項資金扶持力度;實施縣域金融工程,鼓勵金融部門創新產品,支持電商企業發展。在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的基礎上,盤活存量、擴大增量,鼓勵有條件鄉鎮利用閑置廠房、校舍建設網商創業園,為當地網商和農村創業青年提供低成本的電商公共服務。
王傳雄 男 大學文化 湖北省襄陽市供銷社一級主任科員、高級經濟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