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法治助力鄉村振興——以巴州區為例

        來源:巴州區司法局 作者:向籽蓓 發布時間:2020-12-30 14:13:06

        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指出要積極推進法治鄉村建設,深入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深入開展農村法治宣傳教育,不斷加強農村法律服務供給,健全鄉村基本供給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法治鄉村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要求,如何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上綜合發力,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區助力鄉村發展的重要課題。本文以巴中市巴州區為例,通過剖析該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下推進全面依法治區存在難點,就如何做好法治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振興與依法治理相融并進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 巴州區的法治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成效

        巴中市巴州區,地處四川省東北部,大巴山南麓,東接通江縣、平昌縣,南鄰南充市儀隴縣,西連恩陽區,北界南江縣,轄區面積1294.91平方公里,行政區劃調整后,轄6個街道、14個鎮、2個鄉,296個村(社區)。常住人口73.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5.6萬人,鄉村人口28.2萬人,城鎮化率61.73%。

        黨的十九大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巴州區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發展規劃,著眼基層群眾法律需求,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努力構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一)明晰法治鄉村建設脈絡。出臺《巴中市巴州區鄉村振興法治工作規劃(2020—2022年)》,將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明確了提升鄉村法治水平的各項工作要求,在強化基層黨組織核心地位、厘清鄉村治理權責邊界、規范基層行政執法行為、加強鄉村司法保障、嚴厲打擊涉農犯罪等十四個方面規劃了法治路徑,為實施法治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指引。

        (二)推進基層干部學法用法。“干事的關鍵在人,學法的關鍵在干部”。近年來,巴州區從制度層面入手,著力推動領導干部學法常態化,2017年、2018年該區相繼印發《巴州區黨員干部學法用法制度》和《關于完善巴州區干部學法用法制度的實施意見》,按照干部層級和部門屬性,在區級各部門、各鄉鎮黨委(黨組)建立全覆蓋的會前學法制度和學法檔案。三年來,累計開展副科級領導干部集中學法活動30余次干部學法培訓15000余人。同時,推動學法向重點領域集中,在脫貧攻堅、村兩委干部換屆選舉期間,組織區級執紀執法和司法機關開展“法治助力脫貧攻堅”“清韻巴州普法普紀”基層法治巡回宣講活動20余場。通過既抓關鍵少數,又抓重點部位的方式,強化基層干部群眾的法紀意識。

        (三)完善農村法律服務體系。按照司法部立足“法律事務咨詢、矛盾糾紛化解、困難群眾維權、法律服務指引和提供”的功能定位建設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要求,自2017年開始,全區大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共建成區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個、鄉(鎮)公共法律服務站23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372個,實現了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區、鄉、村三級全覆蓋。同時,以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的方式,選聘85名執業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擔任鄉鎮(街道)、村(社區)法律顧問,簽訂了法律顧問合同,實現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近兩年來,通過公共法律服務三級平臺,處理信訪案件和復雜疑難糾紛40余件;辦理援助案件116件,其中,涉及農民工維權討薪案件80余件;提供法律咨詢1460人次。

        (四)強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人民調解是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的重要方式,是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巴州區積極推進人民調解規范化建設,結合村級建制改革,優化調整人民調解隊伍,加強人民調解員培訓,將人民調解與網格化管理服務相結合,構建“快速排查、一線調處”的調解網絡。目前,該區共設基層人民調解委員會493個其中鄉鎮(街道)調委會22個,村(社區)調委會296個,選任人民調解員2672人,針對鄉村比較突出的山林土地、征地拆遷、土地流轉等社會矛盾,調解員深入基層,通過“眾口調”、“壩壩會”、“隨手調”等方式積極參與調處,近兩年來,全區排查化解各類矛盾成功調處矛盾糾紛9000余件,調解成功率達99%。基本實現“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鄉(鎮)”。

        二、 當前巴州區在法治鄉村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巴州區屬國家連片扶貧開發地區,農村生產主要以小農作業為主,農村商品經濟發展程度較低。在此基礎上推進鄉村法治建設存在著一定難度。

        (一)基層干部法治意識需提升。鄉村是法治建設的薄弱點,受到傳統思維的影響,“人治思想“和“長官意識“”依然存在。一些基層干部法治素養不高,在辦事服務過程中“看熟臉”、“扯關系”,搞先親后友,甚至有法不依,工作方法簡單粗暴。部分村兩委內部議事程序和工作標準不健全,議事搞“一言堂”,鉆制度空子,遇事搞一票否決,降低了基層政權的群眾公信力,這些問題阻礙了農村法治建設的推進。

        )農民群眾法治素養待提高。巴州區屬西部勞務輸出大區,農村中青年群體多以外出務工為生,農村常住人口以老幼為主,這部分人群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較為保守,雖經過普法宣傳教育,但對法律法規的理解與接受存在知識儲備和認知能力上的差距,因為缺乏基本法律知識,維權意識淡薄,更易受傳統熟人社會的影響,在自身合法權益遭到侵害時,選擇信訪不信法。

        )農村基層法律宣傳待創新。目前農村法治宣傳方式多以搭臺宣傳為主,2020年以來,全區共計發放普法宣傳資料12萬份,其中大部分宣傳資料以傳單的方式散播,宣傳內容大部分僅是法律條文,沒有對法理進行詳細的解讀,導致群眾對宣傳資料的閱讀率、理解率較低。同時,在宣傳過程中過于強調知法、守法,而忽略了群眾學法、用法,致使群眾缺乏用法律知識依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和認識。

        三、推進法治助力鄉村振興工作中的幾點建議

        (一)深化法德教育。一是深入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聚焦群眾關心關注的社會熱點,利用重大節日、紀念日,通過文藝普法、網絡宣傳、以案釋法等方式,普及和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二是推廣“互聯網+”普法,利用微信、微博以及農村“村村響”等方式,打造綜合普法全媒體網絡宣傳陣地,重點針對涉及“三農“”相關的法律進行專項宣傳。三是深化法治示范創建,利用脫貧攻堅聚居點建設契機,設立法治書屋,依托法治文化院壩、村(居),法治文化廣場,打造法治文化示范帶,把法治精神融入新村建設,做到住新房抬頭有法,辦事情心中有法。四是加強農民思想道德教育。開展“文明家庭評選”、“弘揚家風家訓”等主題活動,深入挖掘鄉村特色道德規范,在農村中形成團結互助、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良好風尚,培養造就一批有文化、講道德、善經營、懂法律的法律政策明白人,使其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力量。

        (二)加強農村干部隊伍法治建設。加快鄉村振興戰略下的鄉村法治人才體系建設。公開選拔考試吸引高學歷、高素質人才,深化“三支一扶”人才引進工作。著力提升干部法治素養,加強基層干部的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培訓,有針對性地學習相關的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增強其法律意識和業務能力,同時進一步加強對基層干部的監督,拓寬農村群眾監督渠道,促使基層干部依法履職。

        (三)提升農村法律服務水平。繼續推行政府購買法律服務,將鄉鎮(村居)法律顧問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足額按時撥付。推進鄉鎮(街道)合法性審查試點工作,探索建立鄉鎮合法性審查工作機制,提升鄉鎮依法決策能力和水平。構建多元化糾紛化解平臺,綜合運用調解、仲裁、復議、訴訟等方式預防和化解農村社會矛盾,保障農民群眾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羅霞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县| 芦溪县| 那曲县| 林甸县| 曲麻莱县| 建水县| 分宜县| 丰都县| 昌江| 平山县| 扶余县| 扶沟县| 高要市| 唐河县| 达州市| 东明县| 洞头县| 闻喜县| 青河县| 靖边县| 托克逊县| 林西县| 宿迁市| 苗栗市| 新野县| 泰宁县| 鄂温| 肇州县| 永顺县| 探索| 清丰县| 文山县| 平遥县| 抚州市| 独山县| 曲麻莱县| 科技| 普陀区| 濮阳县| 罗源县| 汶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