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堅持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 寶興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實現“鳳凰涅槃”

        來源:寶興縣政法委 作者:王磊 發布時間:2021-01-04 10:12:47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訪制度,完善各類調解聯動工作體系,構建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應急處置的社會矛盾綜合治理機制”。矛盾調解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一環,應追求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要求。這不僅需要從社會綜合治理的整體框架下重新審視矛盾調解工作以及“矛調中心”的功能與定位,而且要重新梳理“矛調中心”的工作流程與機制,提升其運行效率,優化其運行機制,從而更好地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

        一、建構多層次“矛調中心”陣地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其要義就是要跳出矛盾調解具體工作本身,從建構“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的視角審視矛盾調解工作,將其納入社會綜合治理的整體框架中進行整體性部署。

            寶興縣政法委在完雅安市政法委下達的“1+7”目標基礎上延伸“矛調中心”基層陣地建設,將7個鄉(鎮)、38個村的軍人服務站,7個鄉(鎮)的中心交通站點、快遞包裹分發點、鄉(村)經濟合作社,整合串聯成“矛調中心”的基層陣地,形成縣鄉村三級建設,“點、線、面”結合的整體布局,讓群眾少跑路甚至不跑路就能有地方解決煩心事。同時,在靈關工業園區建立“矛調中心”貼身服務工業園區建設需求。在靈關鎮靈關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成立了居民“互助站”,通過“眾籌、眾議、眾行、眾享”的方式在居民家門口搭建了一個由小區居民自己組成的就近協商事務、解決糾紛、組織活動的平臺。“互助站”以“家人治家”為理念,讓“家人”在“家事”管理中發揮主導性作用,使社區在新的層次上重回“熟人社會”,建構充滿生機而又高效的社會治理綜合體。在蹺磧鄉嘎日村達瓦更扎景區,打造“云端上的(藏漢)雙語調解室”、“馬背上的雙語調解員”,讓“矛調中心”走上云端、讓調解員走進景區,建構景區旅游預防和化解矛盾的第一道防線。“云端上的調解室”建設以來,受理涉旅矛盾糾紛20件,成功化解矛盾糾紛20件,涉及150人,有效遏制群體性糾紛2件,挽回游客經濟損失50余萬元。在寶興縣大溪鄉依托“矛調中心”平臺,創新探索“1134信訪代理”工作機制,發揮“信訪代辦員”第一時間感知、第一時間管控、第一時間化解調處,2020年1—10月份,“信訪代辦員”錄入“矛調中心”平臺的多元矛盾糾紛1115件,化解1115件,化解成功率100%,解決了在基層末端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二、多種渠道分流疏解矛盾體

        “矛調中心”被賦予了群眾信訪和矛盾化解“終點站”的定位,對中心的運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一站式接收,一窗受理,完善訴調、警調、檢調、專調、訪調等多條聯動機制。

        寶興縣政法委負責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工作的同時,統計全縣2020年1—10月份,發生在群眾身邊的矛盾類別,咨詢政策類占總人數的83.7%、仲裁占比6.2%、訴訟占比4.3%、信訪占比3.2%。這些數據有力地說明了很多群眾到“矛調中心”的目的并不是調解社會矛盾糾紛。如果“矛調”與“非矛調”的事務都引向無差別受理窗口,很可能會導致其超負荷運行,從而降低工作效率,甚至會滋生更多的矛盾糾紛。

        為了提升中心的運行效率、避免矛盾糾紛的堆積與再生,寶興縣“矛調中心”將多元化的矛盾進行“四色”分類研判:一般性矛盾定為黃色,由網格員、基層治理專干進行調處;矛盾熱點較低的定為藍色,由政法委員、專職調解員進行調處;矛盾風險較大的定為橙色, 由鄉(鎮)“矛調中心”組成工作隊進行調處;矛盾風險重大的定為紅色,由縣級“矛調中心”組成工作組進行調處,建構了矛盾糾紛的分類疏解閉環。同時在鄉(鎮)、村、社區推出矛調“網格驛站”發揮網格員信息靈、“人頭熟”的特點,助推小微矛盾就地解決。

        大力開展“預約調解”宣傳,將各類調解員和信訪代辦員聯系方式進行公開,鼓勵群眾“預約點單、矛調中心派單”上門調解服務,實現“群眾鬧心事家里就能調”。開通”12348法律援助熱線,進行“線上調解”。依托“車載流動醫院”搭載心理咨詢服務隊、專業類調解員,推進“流動調解”“巡回調解”。針對“矛調中心”的到訪群眾,工作人員根據他們的訴求性質,將事件分流至各業務專班進行窗口幫辦、全程代辦等親情服務。將辦事等候區改造為百姓“會客廳”,營造出“家庭式”等候氛圍,并播放宣傳片、調解視頻,以案釋法,工作人員在引導中服務、在服務中引導,不少來訪人員通過上述環節對所涉事件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自我化解矛盾糾紛

        三、優化“矛調中心”糾紛調解機制

        社會矛盾糾紛的發生通常有分散特征,解決矛盾糾紛同樣不宜“聚”,即單中心或集中化,而應分流和協同。

        一是通過社會治理重心前移和下移將矛盾消解在源頭,實現“源頭治理和防范”。“矛調中心”定位為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共同體建設的實踐載體,通過“矛調中心”的運行實現“治標”,抑制矛盾糾紛的擴大與擴散;依托社會治理體系的優化“治本”,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的產生。

        二是建設多元主體參與體系。“矛調中心”遵照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的社會治理體系邏輯,做到各方“有責、盡責、享有”,全面完善縣鄉兩級“矛調中心”建設,成立了各類專業性調委會12個、登記備案人民調解組織77個、294名,統籌調度布局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人民調解。制定了《寶興縣訴調對接人民調解委員會實施方案》,落實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的非訴解紛方式司法效力保障制度,開展矛盾化解工作,訴調對接人民調解委員會成功調解案件28件,司法確認28件。當事人不再提起訴訟的案件15件,主動撤回起訴的案件29件。同時“堅持因地制宜,避免整齊劃一,既要設定規定動作,也要允許自選動作。凸顯居(村)民自治的特色,更多地依靠居民自治組織和志愿者積極參與來化解矛盾,讓“微治理”釋放出大能量。

        三是建設大數據平臺,助推“矛調中心”智治。社會治理體系的優化與矛盾調解效率的提升均離不開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依托“天網”、“雪亮”、“慧眼”工程,推進智慧社區、智能鄉(鎮)建設,“矛調中心”開發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大數據庫,為推動風險提前預防化解提供了信息化支撐,做到了“問題早發現、矛盾早解決”。

        四是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力量,有效支撐“矛調中心”工作。建設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聘請有能力、有意愿的社會成員擔任民間調解員,大力激發和支持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群團組織等多元社會力量承擔起公共責任。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如將各類組織參與調解的情況納入等級評估,進入“六無”社區、“六無”村莊績效考核和政府購買服務條件范圍,激發社會組織參與矛盾糾紛調解的主觀能動性。


          (作者:寶興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王磊


        責任編輯:王菡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业县| 高平市| 荃湾区| 山西省| 徐州市| 加查县| 高淳县| 马关县| 河津市| 金溪县| 千阳县| 凉山| 瑞金市| 祁连县| 镇宁| 岢岚县| 全椒县| 邯郸县| 吴旗县| 广安市| 宜州市| 九江市| 夏津县| 化州市| 东宁县| 搜索| 乌审旗| 金川县| 青浦区| 定日县| 永泰县| 元氏县| 海晏县| 依安县| 黑水县| 定日县| 梅河口市| 麻阳| 金华市| 菏泽市| 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