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縣治,則天下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引領性的社會治理現代化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近年來,成都市新都區司法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工作理念,積極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路徑,大力實施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側改革,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著力把更多法律服務資源下沉到基層,更好地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新都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精準供給惠民生
新都區搶抓全省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推進試點機遇,探索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側改革。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實現服務供給“精準化”。針對基層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分布不平衡、供給有效性不足、監督和績效評估不健全等問題,新都區司法局在全區開展鎮(街道)政府購買法律服務工程,將過去行政指派的“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模式,轉變為政府購買服務的精準供給模式,使法律服務內容、服務方式、服務質效得到系統性改變。
堅持以需求為導向,實現服務內容“多元化”。按照“明確需求—回應需求”的思路,針對近年來村(社區)和人民群眾在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土地流轉、仲裁訴訟、贍養繼承等方面的需求,組織村(社區)法律顧問提供4個方面、18項具體工作的服務,充分發揮揮好律師在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中“一專六員”作用,即專業律師和村民們的法律事務審核員、普法宣傳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社情民意情報員、法律訴求引導員,精準回應基層法律服務需求,使專業律師資源參與基層治理成為一種現實路徑。四川誠倫律師事務所陳吉英介紹說,自己現在是村上的一員,平時群眾有什么糾紛也會在微信上直接問她,2021年她在微信群上看到群眾因為社保退費問題引發了爭吵,并發表了過激言語,她看到后覺得此事不簡單,立即主動和爭吵當事人取得聯系,通過講法明理化解了他們的爭議,成功化解了一起群體性矛盾糾紛。
堅持以實績為標準,實現服務質量“高效化”。服務好不好,群眾說了算。為保障鎮(街道)政府購買村(社區)法律顧問服務落到實處,新都區建立了事前簽約機制、事中服務監測機制、事后獎懲機制。制定《村(社區)法律顧問服務標準》和《村(社區)法律顧問服務績效考核評估辦法》,嚴格規范村(社區)法律顧問行為,開展法律顧問服務試點工作專項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評先評優、表彰獎勵、是否扣費、退出或續聘的重要依據。
源頭化解解民憂
新都區司法局局長潘興建指出“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各類矛盾糾紛層出不窮,新都區司法局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實施人民調解參與訴源治理工程,努力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融合多方資源,搭建一個行政爭議區域化解中心。為推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滿足人民群眾多元、高效、便捷的解紛需求,引導各方當事人依法化解行政爭議,促進訴訟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的無縫對接,2021年底新都區、雙流區、龍泉驛區“法、檢、司”三地九家單位聯合設立了行政爭議區域化解中心。中心設立以來,行政訴訟案件調撤2件、行政復議案件調撤4件。
聚合多方力量,打造三級勞動爭議化解調處體系。針對勞動爭議糾紛,新都區建立了“1+3+9+N”勞動糾紛調處體系,區一級建立了勞動糾紛“一站式”多元聯動處置中心,在3個產業功能區、9個鎮(街道)設置分中心,在N個企業集中的村(社區)和商業綜合體設置服務站,實現了勞動糾紛化解“一站式”管理、“一窗式”辦理、“一條龍”處理的工作模式。自建立“一站式”中心以來,共調解各類勞動爭議案件167件,涉及金額達686萬元。
整合多個平臺,實現矛盾化解全要素參與。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整合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大平臺,深化實施“三調聯動”,區、鎮(街道)兩級矛盾多元化解中心全覆蓋。2021年,創建了4個市級示范調解室、1個省級金牌調解工作室。全年共調解糾紛13768件,調解成功13749件,調解率100%,調解成功率達99.86%,調解協議涉及金額達1.7億元。2021年我區群眾上訪批次同比下降24.0%,上訪人次下降18.6%,涉穩事件同比下降28.4%,切實將矛盾化解在內部、萌芽和基層,讓人民群眾在服務中真切感受到公平正義。
援貧助弱暖民心
新都區司法局大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工程,充分發揮好法律援助工作在服務和改善民生、促進實現公平正義等方面的功能。
注重前端,充分擴大刑事案件法律援助范圍。通過開展刑事案件審判階段律師辯護全覆蓋,基本實現了全區刑事案件審判階段通知辯護和法律幫助全覆蓋。對于區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一審案件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不再設經濟困難的門檻;對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刑事案件,被告人沒有辯護人的,提供法律幫助。2021年,新都區實現了法律援助率、出庭辯護率和法律幫助率100%,指派律師為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一審案件被告人提供律師會見服務170人次,提供出庭辯護170人次,其中被區人民法院采納辯護意見從輕或者減輕處罰72人,派駐值班律師為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一審案件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555人次,審判階段通知辯護落實率達到100%,審判階段刑事辯護率達到100%。
注重質效,切實發揮法律援助律師辯護作用。高度重視法律援助質量,從全區13家律師事務所中遴選了95名政治素質較高、業務能力突出、熱心公益事業且具有刑事辯護經驗的律師組成新都區法律援助律師志愿人才庫。2021年,以隨機指派為主,點援指派為輔的方式共指派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包括訴訟、勞動仲裁)622件,其中民事法律援助案件362件,刑事法律援助案件260件;辦理其他法律援助事項(包括法律咨詢、代寫各類法律文書、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提供來電咨詢等)4647件,完成全年省、市、區三級民生工程提供法律援助案件服務目標111.07%,完成為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免費提供法律援助咨詢服務目標116.175%。
注重救助,同心合力開展捐貧助弱工作。對于困難家庭、貧困個人,除了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外,新都區司法局發動社會力量對法律援助對象和家庭建立“點對點”的幫扶體系。2021年,新都區司法局充分挖掘民主黨派資源,聯合民建新都總支,為法律援助對象10歲的葉*易定制了長期定向幫扶協議,由民建新都總支幫扶葉*易到18歲,每月給予一定費用的生活補貼,每年開展兩次以上的上門探訪工作,除了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也讓每個家庭和公民都得到社會的溫暖。
(新都區司法局 董亞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