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剛參加完市政協會的眉山市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向峰便急匆匆走進他的蔬菜基地。“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核心區,開展水稻重金屬阻隔試驗,我在今年的政協會上提了議案。向峰說,進一步提升‘東坡大米’品質,從田間就要開始謀劃,今年春耕生產提早,一點也懈怠不得。”
今年38歲的向峰畢業于川農大,從2008年返鄉創業開始,至今已扎根農村15個年頭。從流轉土地幾十畝擴大到上1000畝的規模,合作社年創產值達300多萬元,帶領社員和務工人員及周邊群眾增收致富。走進向峰所在的大當家蔬菜合作社辦公房里,映入眼簾的是: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范、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全國共享鄉村振興導師、四川省高素質農民創新創業先鋒、眉山市十佳大學生創業之星、東坡區十佳農村致富能手……一項項高級別獲獎榮譽,見證著他種出別樣農業的不凡業績。
(圖為向峰在蔬菜基地觀察蔬菜長勢)
推進產業振興,關鍵在技術創新。近些年來,向峰站在農業科技前沿,著力在別樣種植上做足文章。他堅持把種植基地作為試驗示范,先后與四川農業大學、成都市農學院、中日青年儲備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注重從十字花科無土育苗技術、泡菜富硒技術、生物發酵阻隔土壤重金屬技術三大領域進行合作攻關,歷經艱辛探索、克服重重困難,成功突破了困擾種植業的“三道”難題。一是完成了十字花科蔬菜無土育苗品類試驗,有效解決了泡菜原料基地根腫病問題,提高泡菜原料產量10%左右,僅此種植戶人均增收400余元。二是經過無數次試驗,自主研發取得農產品富硒技術的重大突破。其中在泡菜蔬菜原料生產的應用上,既增加了作物中硒元素含量,還相應減少了病害影響,提高了作物品質和產量。同時,在水稻生產的應用上,每公斤含硒180至260微克,平均每公斤價格高于普通水稻0.2—0.3元,這樣每畝可增收約300元。三是生物發酵阻隔土壤重金屬技術的推廣,降低了作物對土壤重金屬的吸收,促使作物產品更趨綠色生態。2019年5月,向峰帶著這些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參加了首屆成都平原經濟圈青年創業創新大賽,他選送的泡菜原料富硒技術成果獲得了銀獎,而此前該項成果就已獲得了四川省鄉土人才大賽金獎。
科技賦能的多種別樣做法,拓寬了現代農業發展的路子。向峰告訴筆者,如今在他的大當家蔬菜合作社,生物有機肥使用替代了化肥使用,并采用智能化肥水管網一體化灌溉系統,大大節約了生產用水,提高了灌溉效率,實現了節本增收;糧食生產全程實現了機械化,其中蔬菜生產機械化率已占60%左右;一年三熟栽培技術、十字花科蔬菜無土育苗技術和農副產品富硒技術等,這些與傳統農業陌生的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和產出效益。“目前,我們合作社種出的蘿卜、青菜、榨菜、水稻等30多個品種,大多是富硒產品,在市場一直都很暢銷。”向峰說。
促進一二三產業和城鄉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大有文章可做。近些年來,在東坡區農村各地,廣大菜農除為泡菜企業提供訂單泡菜蔬菜原料,,還要不斷滿足城市市場供應和眾多餐館需求。對此,不少蔬農一度擔心種出來的蔬菜賣不出去或虧本,從而影響菜籃子供應。向峰從這一實際情況中發現蘊藏的商機,于是,從2015年開始,又有別樣想法的向峰便與朋友合作成立了四川菜藍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開辟和拓展主營新鮮農產品配送渠道。如今業務范圍已覆蓋整個眉山城區,進而打通了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中間環節,既解決了農民賣菜難問題,又為廣大市民提供了新鮮食材。
在深耕現代農業的過程中,向峰始終牢記政協委員職責。他說,前年習近平總書記到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視察后,眉山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提出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范區。在這樣的背景下,“東坡大米”被賦予更多使命和擔當。因此,在今年政協會期間,我就如何提升“東坡大米”品質、拓寬銷售渠道的問題提出議案。一方面建議從改良土壤、優選品種、用好生物技術、加強科學管理等方面,提高“東坡大米”品質;另一方面,從拓寬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創新多種消費場景和模式上下功夫,全力打造好“東坡大米”品牌,在助力“天府糧倉”示范區建設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更多科技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