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3500米的雪域高原上,一位康巴漢子以腳步丈量民情,用細心溫暖農牧民群眾,用藏漢雙語架起黨群“連心橋”,讓黨旗在鄉村振興一線高高飄揚。他是甘孜縣人民檢察院派駐奪多鄉汪達村的第一書記拉布多吉,村民口中親切的“云上的宣講員”“家門口的法治向導”。
“黨建紅”照亮振興路:云端黨課飛入牧場,議事新風浸潤民心?
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力量。在農牧民聚居的奪多鄉汪達村,他堅持以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為主線,創新推行“線上+線下”雙軌黨建模式。線上依托自創藏漢雙語“多彩奪多”公眾號,開設“農牧民云上黨課”“檢察在駐村”等欄目,通過藏漢文字和配音視頻每日更新政策資訊,群眾政策知曉率提升90%;這種模式打破時空限制,利用新媒體平臺,大幅提升群眾獲取信息和參與學習的便利性,政策法規普及成效顯著,實現農牧民群眾“田間地頭聽政策、趕著牦牛問政策、家中床頭學政策”。同時,他在線下組建“檢察駐村宣講隊”,利用農忙間隙、牧區流動場景開展政策宣講。
在他的推動下,“三步議事”機制(村兩委商議—黨員示范—駐村隊參與)建立,將黨組織引領貫穿日常村里紅白喜事、農耕生產等事務全流程,群眾滿意度達95%以上。通過翻譯“中央一號文件”和黨建等政策知識為藏文并廣泛推廣,確保黨的方針政策在基層落地生根,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組織動能。老黨員郎翁感慨:“過去我們學黨課、法律政策要翻山越嶺去參會,現在隨時隨地刷手機就能聽藏漢雙語的黨課!”
?“產業綠”鋪就致富途:集體經濟破繭成蝶,民生工程潤澤心田?
再次到任后,他通過深入調研確立“特色產業主導、文化旅游賦能”的發展路徑,協同鄉黨委優化《汪達村集體經濟項目實施方案》,重新整合盤活2020年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通過激發村民內生動力,該項目于2024年10月成功運營,新增就業崗位30個,帶動戶均增收1000元。在防返貧動態監測中,實施“一戶一策”精準幫扶:動員1名脫貧家庭大學生參軍并培養為軍官,“拉布多吉書記幫我家申請救助金,還給孫子找到參軍路!”脫貧戶土吉眼含熱淚。
通過產業扶持、公益崗位安置等措施消除6人返貧風險;爭取光伏扶貧項目設立14個公益崗位,惠及14個貧困家庭。駐村期間,通過實地走訪摸排,協助轄區兩戶困難家庭成功申領臨時救助金,切實緩解其生活困境。同步推進“美麗鄉村”工程,完成48戶廁所改造,修繕疏通污水管網800米,沿轄區“四然路”種植寒柳80株,新建人畜飲水工程2處,保障300名村民安全飲水,實現生態改善與民生保障雙提升和告別背水歷史。
“法治藍”守護和諧美:三治融合破繭成蝶,文明新風遍拂高原
以“黨建紅心”引領治理創新,拉布多吉將黨組織嵌入鄉村治理全鏈條。依托“三步議事”機制:組織村內黨員、駐村工作隊與村民共商村級事務,在矛盾糾紛調解、移風易俗中發揮關鍵作用。在他院黨組的堅強領導和奪多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成功駐村調解重大鄰鄉村民之間的買賣糾紛、家庭婚姻矛盾等3起。“婚姻糾紛按老規矩要賠20頭牦牛,經拉布多吉書記用鄉言鄉語細心講解法律法規,耐心調解,促成兩家握手言和!”成為了村民津津樂道的調解故事,也正是他創新基層治理的縮影,同時拉布多吉還將《汪達村村民自治條例》修訂完善,翻譯為藏漢雙語版,并獲全鄉推廣。他深耕法治鄉村建設,拉布多吉通過“檢察在駐村”欄目以案釋法,累計發布普法內容60期,覆蓋群眾300人次。推動集體經濟收益的20%投入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形成“組織強、產業旺、百姓富”的協同發展局面。2025年,初步獲評縣級“平安村(社區)”提名和“倡文明樹新風”的示范村,初步探索出民族地區黨建引領、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樣板。看著村口新立的文明公約碑,鄉黨委書記感慨:“拉布多吉把檢察藍融入黨建紅,澆灌出民族團結進步花!”
?續寫振興新篇章?
“振興路就像轉山,需要腳踏實地一步步走。”迎著高原獵獵寒風,拉布多吉正籌劃建立全州首個“12309調解站”,推動“法律明白人”培養計劃。這位兩度駐村、榮獲縣委組織部和宣傳部的“優秀第一書記”“優秀基層宣講員”的基層檢察官,始終銘記初心:“要讓黨的政策像格桑花一樣,扎根在每片牧場,綻放在每戶農牧民心間!”
從“雙語檢察官”到“農牧民貼心人”,拉布多吉用八年時光詮釋新時代駐村干部的擔當。在他身上,我們既看到共產黨人“缺氧不缺精神”的堅韌,更見證著“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當云端的黨課與汪達的炊煙交匯,當法治的清泉浸潤高原的土壤,一幅民族共榮、生態宜居的多彩奪多新圖景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