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投身護理事業,相繼在內科、骨科、急診科、重癥醫學科工作,歷經29載的磨礪,秉承南丁格爾“提燈女神”的匠心與仁愛,心懷對護理事業的熱愛和敬畏,保持對學習成長的追求,從一名青澀的護士,逐漸成長為護理小組長、專業組長、護理組負責人,于2010年肩負起重癥醫學科護士長的重任,于2017年協助科主任,積極籌建東區重癥醫學科(ICU),讓科室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帶領出了一支能打勝仗,能挑重擔的重癥護理團隊。她就是一直戰斗在臨床一線,擁豐富臨床經驗,理論知識扎實,護理技能熟練,專業能力突出的重癥醫學科護士長王顯輝。
這里,有呼吸機嘶、嘶的通氣聲;這里,有監護儀嘀、嘀的心跳聲;這里,更有關心呵護、不斷點燃生命希望的天使。心電監護儀的滴答聲與呼吸機的節奏,交織成患者生命希望的樂章。這里是內江市中醫醫院重癥醫學科(ICU)的病房。
一大早,護士長王顯輝就和往常一樣開始穿梭在病床間,她細致關注著每一名患者,貼近病人,關注需求,解決困難。“李大爺,您不用擔心,手術很順利,您安心休息,我們一直在您身邊”“劉婆婆,我知道您現在插了管說不了話有點難受,使用呼吸機是為了讓您的肺得到休息,您不用擔心,我們一起努力,等病情好些了,撤除了管子您就可以和以前一樣正常說話了。”她用親切的笑容,耐心的安撫,讓遭遇疾病痛苦的患者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
仁心守護,鑄就生命防線“金標準”
重癥醫學科是一個危重患者最集中,病種最復雜,搶救和管理最為繁重的科室,每一個細微環節都關系著患者的生命與安全。
作為重癥醫學科的護士長,她深知護理質量的重要性,始終把患者安全放在第一位,她構建科室一級質控體系,明確重點質控目標,加強人員規范化培訓,建立健全科室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為患者鑄就生命防線的“金標準”。她深知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制度再完美,沒有落實等于空談”,注重實效,狠抓落實是關鍵,每日查房檢查危重癥患者護理落實情況,排查工作中的安全隱患,對下級護士給予及時的幫助指導。
為了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每晚臨睡前,她會認真復盤當日工作,梳理每個患者的護理重點,編輯成簡明扼要,條理清晰的文檔,發到科室護理群里,讓每一名當班的護士都能充分掌握自己當日工作的重點和注意事項,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同時也提前排查了各項安全隱患,確保了患者安全。
精益創新,鍛造護理技術“硬實力’
重癥醫學科(ICU)作為醫院救治危重患者的核心陣地,其技術前沿性和日新月異的特點,要求醫護人員必須具有不斷學習進步的能力。作為重癥醫學科護士長,她開拓創新,積極開展各項護理新技術,創新開展了“徒手盲法空腸營養管置入技術”大大減輕了患者安置十二指腸空腸營養管的痛苦;創新開展了“自體動靜脈內瘺套管留置穿刺技術”解決了長期透析患者無法使用內瘺進行CRRT治療的難題;通過培訓讓科室所有護士逐步掌握了“動脈導管留置技術”“有創動脈壓力監測技術”;配合醫生大力發展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血漿置換、血液灌流,為患者提供了更精準、更快速、更有效的治療和護理,促進了患者的早日康復。
她始終保持著創新精神和科研意識,作為課題負責人結題市(廳)級科研項目1項,開展了市級新技術1項,院級新技術2項,提高了科室護理質量,促進了科室護理技術的創新發展。受四川省中醫藥學會邀請,在省級學術交流會上進行了5次專題講座,發表核心論著1篇、論文5篇,擴大了醫院及科室在同行業中的影響力。
溫情潤澤,譜寫人文護理“暖心曲”
作為護士長,又是一名老黨員,工作29年以來,她一直不忘初心,用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理念,致力于為患者提供人文專業的護理。為不能言語的患者制作非語言交流小卡片,為CRRT病人暖心提供電熱毯,為長期臥床的患者提供床上洗頭、理發、修剪指甲服務,為受傷的小朋友制作愛心鼓勵小卡片,為住院的患者送上生日祝福等等。
她理解患者、體諒家屬,換位思考,主動幫助患者和家屬解決心中的擔心和疑慮,讓患者及家屬在遭遇疾病痛苦和親人生病的煎熬時,倍感溫暖。她說:“患者及家屬心里都有一桿秤,我們的每一分真心付出,換來患者和家屬對我們的感謝和認可,就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肯定。”在她的帶領下,科室護患關系融洽,患者及家屬滿意度高,多次收到患者及家屬送來的感謝錦旗和感謝信。
29年風雨兼程,她用專業詮釋了“生命哨兵”的堅守,她用誠摯的愛心,堅強的毅力和卓越的能力,踐行一位護理工作者救死扶傷的崇高使命。未來的日子里,她將繼續帶領優秀的重癥護理團隊,以人文之光溫暖著患者,為危重患者點亮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