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俊蓉,一個平凡的女性,一個普普通通的公安民警,在她身上有著許多的“標簽”。“四川省巾幗建功標兵”“四川好人·敬業奉獻道德模范”“四川省公安廳基層基礎工作先進個人、信息采集能手”“4·20蘆山強烈地震抗震救災先進個人”“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雖然她對這些榮譽面前虛懷若谷,寵辱不驚。但這些榮譽的“標簽”,都是在她一生為之奮斗的公安基層崗位上,用辛勤的汗水與淚水澆灌,譜寫出青春最美的芳華。
傳承
“一生擇一事,一事忠一生。”在從小的耳聞目染下,從警,孟俊蓉算是女承父業。
孟父,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作為新中國的第一代公安,為了維護社會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艱苦奮斗中砥礪前行。為了公安事業“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兒孫。”孟俊蓉的父親做到了,一個老公安錚錚鐵骨,誓言擲地有聲。
在少女花季的年齡,本該打扮得花枝招展,小鳥依人的模樣。可孟俊蓉卻身著作訓服,頂著烈日與風雨,把花季最美的青春揮灑在警校訓練場中。體能訓練、戰術訓練、法律訓練、心理訓練、語言訓練、管理訓練以及反恐防爆等特殊科目。“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一個小姑娘在這艱苦苛刻的訓練中哪有不哭的哦!背地里孟俊蓉也悄悄地掉過淚,但擦干眼淚后她卻義無反顧篤定的走向訓練場。在無數次跌倒中站立,無數次摔打中進步,就這樣對自己的狠一點,再狠一點,千錘百煉中鍛打、淬火,成為一塊好鋼。風雨后總有那道最美的彩虹。最終,孟俊蓉從父輩手中接過了槍,呈現出她那英姿颯爽剛毅的模樣。
執著
1995年孟俊蓉從警校畢業,在蘆山公安局刑警隊開始了她的警察生涯。
刑警隊,一個充實著男子漢荷爾蒙的地方。孟俊蓉作為一個女同志卻以過硬的業務素質、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潑辣肯干的工作作風讓眾多男同事刮目相看,背地里都暗暗伸出大拇指,發自內心地對她欽佩不已。
孟俊蓉在刑警隊不僅愛崗敬業、恪盡職守,對待工作中的案子更是有股子執拗鉆勁與狠勁,抓住一點線索就不放手。正是這種執著的精神讓她經歷的許多大案、要案、懸案,最終被成功告破。
2001年9月21號,蘆山縣思延鄉發生了一起重大的刑事案件,一個年僅16歲的花季少女身中數十刀被人殘忍地殺害。接到報案后,孟俊蓉與同事們迅速出警達到案發現場。案發現場一片狼藉,破壞的極其嚴重,雖有心理準備,但被害人的慘狀與罪犯的兇殘還是不禁讓人毛骨悚然。在對被破壞的案發現場勘查后提取到一些足跡、煙頭、毛發等痕跡,并在被害人身上提取到一份第三者DNA樣本。
孟俊蓉與同事們不分晝夜全身心的撲在案子上,反復的勘察、調研、比對、分析、走訪,想早日將兇手繩之以法,為受害者沉冤昭雪。可天不遂人愿,因犯罪現場被嚴重破壞,以及當時DNA比對的刑偵手段相對落后,案件遲遲沒有進展。
后來,因工作原因孟俊蓉調離刑警隊去思延鄉派出所擔任所長,但這個懸而未決的案件在她心里如鯁在喉。幾年間,她從未放棄查找兇手,并一直將被害人的照片放在貼身的包里,時刻警醒自己一定要抓住兇手為被害人沉冤昭雪。
功夫不負有心人。孟俊蓉鍥而不舍的多方走訪,收集案件的蛛絲馬跡,并將這些證據的碎片仔細的拼接、串聯。隨著公安系統DNA比對刑偵技術的提高,她永不放棄的執著終于得到了回報。九年間,通過采集上萬份DNA樣本比對后,結合多年來苦心收集的證據,鎖定了犯罪嫌疑人。經審訊,犯罪嫌疑人逐一交代了整個犯罪過程。至此,歷時九年兇案最終告破,罪犯也得到了法律的嚴懲。
那一天,孟俊蓉帶上判決書獨自來到被害女孩的墳前,與照片一起焚燒,以此告慰被害人的在天之靈。
心碑
“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孟俊蓉無論在什么崗位,工作中總以身作則,嚴以律己,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樸實諾言。
在思延鄉當所長時,她長期帶領全所民警下沉到基層,在各個廠礦企業、鄉村組戶、單位、學校建立點線面結合、人技結合、專群結合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密防范,做化解矛盾的工作,積極預防,妥善處置各類矛盾突發事件。這些工作讓人民群眾真實地感受到思延派出所實實在在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真正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公安機關帶來的溫暖,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增進了同人民群眾的感情,進一步構建了和諧的警民關系,充分展示了蘆山公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風采。
在蘆陽派出所任所長時,恰逢蘆山發生7.0級強烈地震,作為震中縣城所在地的派出所所長,她用羸弱的肩膀挺起了一個共產黨員干部的脊梁。在自家住房嚴重受損、無法照顧親人的情況下,她臨危不懼、迎難而上、指揮果斷、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履行了一名公安基層指戰員的責任。
東小巷居民樓房里,冒著強烈的余震,她將被困在屋里的一位80多歲老人背到安全區域;北街防疫站旁的3層樓房內,一對老年夫婦因行動不便被困屋內,她帶領民警就地取材做了一個簡易擔架,將兩位老人救了出去……
地震當天,孟俊蓉帶領民輔警在蘆山縣城快速搭建了十九個帳篷警務室。十九個帳篷警務室在一片瓦礫的災區,像矗立了十九座為民保駕護航的燈塔。在蘆陽派出所民警的努力下共救出遇險被困群眾20余名,疏散群眾3000余名,搶救財物價值40余萬元,幫助安置受災群眾120余戶、300余名。
孟俊蓉根據安置點的基本情況和救災物資接收點、發放點的情況,將警力科學地配置到各個點位。安排部署警力,巡查災民安置點秩序,幫助群眾解決困難,收集上報情報信息……她就像一臺永不停頓的“永動機”,地震后一周沒睡過一個安穩覺。震后,更是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在又潮又濕的帳篷派出所一干就是三年。按她自己的話說:“自己的工作要無愧于頭上的警徽,對得起養育我的正遭受著災難的父老鄉親。”
老百姓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孟俊蓉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作風,在老百姓心中矗立起一個優秀共產黨員不朽的豐碑。
芳華
孟俊蓉從警近三十年,兩鬢的青絲已起霜花。作為一名基層民警,她此生無憾,將生命中最美的芳華獻給了全身心熱愛的警察事業。如果說要有遺憾,那就是對女兒與父親的愧疚吧!
談到女兒時,孟俊蓉的眼圈紅了。“4·20”蘆山地震發生后,她沒給女兒打過一個電話、沒發過一條信息。剛上初中的女兒不理解,總是以為媽媽不愛她了,母女間因此產生了隔閡,并慢慢地對她疏遠。直到女兒長大了,才真正理解了作為警察母親的不易。
因為工作繁忙,孟俊蓉無法騰出更多的時間來照顧家庭。即便在父親患病最后的日子也不能床前盡孝,雖然父親的理解與包容給了她些許的寬慰,但在她內心還是無盡的內疚。
“自古忠孝本就難兩全,我既然選擇扎根在基層,轄區群眾就是我的父母或子女,就必須要為轄區群眾做實事、辦好事。”說這話時,孟俊蓉的眼角濕潤了。
人民滿意是公安工作永恒的主題。孟俊蓉牢記了群眾工作的“三個第一”,即:把人民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人民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把人民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
孟俊蓉現在本可以在局里選擇安逸輕松的崗位,可她始終扎根在基層,在警務室里為新來同志“帶一路,送一程。”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將三十年來從警的經驗傾囊相授。
孟俊蓉在服務人民群眾的同時,她始終牢記職責,在打擊犯罪,懲惡揚善中沖鋒在前,不怕苦,不怕累。她頭頂的警徽在她無悔的芳華中熠熠生輝,耀眼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