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只有一個”偵探破案劇中的經典臺詞,讓法醫這個職業充滿了高冷智慧的職業光環。在眉山天府新區公安分局,有一對“95”后法醫“姐妹花”最近被《人民日報》客戶端關注了。
沒有懸疑劇的光環圍繞,沒有聚光燈的照耀追捧,當熒幕上“神探”光影照進現實,工作中的年輕女法醫是什么樣?今天,我們一起走近眉山天府新區的法醫“姐妹花”——龔新越、袁超群。
今年27歲的龔新越,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法醫學專業。“我最初是想當一名醫生,填報志愿時,了解到中國醫科大學還有法醫學,正好我那段時間很喜歡《法醫秦明》系列書籍,非常崇拜法醫,就直接填了法醫專業。”龔新越笑著說,沒想到就這樣踏入了法醫的生涯。
面對冰冷的尸體、殘酷的案件現場,法醫的工作似乎充滿冷漠與疏離。龔新越的身上,也總帶著一絲職業的冷靜感。“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出現場,非常熱的夏天,初次上手實操,即使作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因慘烈的現場,變成了生理上的不適與恐懼。”龔新越坦言,自己曾因尸檢后不適吃不下飯,也曾因怕自己做得不夠好不能幫助死者找出真兇而焦慮。但龔新越沒有因此退縮,她有案必上,珍惜每一次的實戰機會,通過不斷地“脫敏”訓練,逐漸成長為一名為數不多出現場的女法醫,先后獲得眉山市婦女兒童工作先進個人、全市刑事技術能手等稱號。
從警四年來,龔新越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各類案事件,參與了數百次現場勘查,出具鑒定文書近百份,為偵查破案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破碎的家庭帶來了真相和慰藉。“逝者無言,生者有訴,身為法醫,我有責任運用專業知識尋找證據,將真相還原。”龔新越說,對外界而言,法醫可能是“冷酷”的,對社會而言,卻是不可或缺的,正是這份“冷酷”,為生者討回公道,為逝者尋找真相。
27歲的袁超群,畢業于川北醫學院法醫學專業。生活中的她,陽光自信,愛喝奶茶、愛打游戲,和每一個年輕人一樣愛玩愛鬧。一旦進入工作狀態,這個95后小個子女生,又會爆發出自己的力量。案發現場、解剖室,在別人看來,這是避而遠之的地方,卻是她平日工作的現場。
身著白大褂,一身警察藍,解碼DNA,法醫的使命,就是讓尸體“說話”。讓尸體“說話”,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有時遇上刑事案件,在現場勘查三四個小時甚至耗費更多的時間也是有的,勘查結束后還要與同事一起分析案情、尋找線索。袁超群用剛毅的性格和堅定的信念,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艱巨任務。高強度的工作和24小時隨時待命,也經常會讓法醫體力透支。為了讓自己保持一個最佳工作狀態,工作之余,袁超群和龔新越還相約鍛煉,提高體能。
“其實,我們法醫工作也不只是解剖尸體,也會經常與傷者打交道,比如傷情檢驗鑒定之類的。”袁超群說,接觸的案件越多,她個人對生命的感悟就越深。比如有的當事人受傷后,心情焦躁,甚至不愿意配合鑒定工作,這時候就需要多一些耐心與包容。“人心都是肉長的。一定要換位思考,才能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袁超群性格開朗,臉上總是掛著淡淡的微笑。工作中,她憑借著女性獨有的柔情與細膩站在當事人的角度看待問題、處理問題,把人文關懷融入工作環節,不僅贏得了群眾的贊譽,也讓法醫這一冷酷的職業多了一份溫度。“我的工作場景雖在暗處,但我堅持向陽生長,我執著的熱愛著這份工作。”這是袁超群對自己職業的深情“告白”。從初入警隊“人人為師”到新區法醫戰線的骨干力量,袁超群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女法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