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精湛的醫術、不懈的探索精神和深沉的人文關懷,成為四川省內江市骨關節及運動醫學領域的人才,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醫者的擔當與使命,他就是內江市中醫醫院骨關節及運動醫學科主任袁小波。
自2003年起,袁小波便扎根于內江市中醫醫院,用二十多年的堅守與創新見證了科室從弱到強的蛻變。“病人的需求,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袁小波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話,作為醫生,袁小波堅信不僅要治療身體上的疾病,更要關注患者的心靈需求。這不僅是他對醫學誓言的深刻理解,更是他行醫路上的真實寫照。
袁小波表示:“對于醫生這個職業,國家對我們的要求是病人的滿意度,但是我自己的理解是病人的需求,我們應該認真地去傾聽病人的聲音、病人的需求,我們才能知道病人想要什么,我們需要解決什么問題,這樣我們才能達到一個比較和諧的醫患環境、一個比較和諧的醫患關系。”
說起為什么要選擇醫生這個職業,袁小波說:“是因為一個眼神,當看到病人因為病痛到醫院找我們,經過治療以后,病人康復了,他直視你的時候給你的那個肯定、以及認可的眼神,讓我堅定我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
袁小波回憶道:“我小的時候比較頑皮,有一次我在學校的雙杠上玩耍的時候,不小心就掉下來,然后我的手骨折了。然后我爸爸帶我到醫院看骨科醫生、看骨科大夫。很神奇的給我手法復位,然后給我上了個夾板兒,很神奇我的手就好了。從那個以后我就對骨科醫生有非常非常的一個崇拜感。我覺得我大學,一定要學醫學專業,然后我要選擇骨科,我也要為不小心受傷的患者來解決他們的病痛。”
醫學之路,永無止境。袁小波一直督促自己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從2014年到2016年,他先后多次外出參訪學習,將最前沿的醫療技術和理念帶回內江。他還積極參與科研項目,在他的帶動下,內江市骨關節及運動醫學科的技術水平從2015年起開始蓬勃發展,并致力于成立內江市醫學會運動醫學專業委員會,填補了當地醫學領域空白。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培養出更多的醫學人才,才能推動整個學科的發展。
徒弟陳天宇說道:“ 袁主任平時非常的好學,在這個運動醫學這個專業,他非常的肯鉆研。常常帶領我們去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知識。他自己也經常出去學習,也經常派我們出去學習,然后在科室討論,在我們面對很多疑難病例的時候,他也組織我們科室展開激烈地討論,然后結合國內外一些先進的技術,為病人找到最好的一個解決方案。”
在袁小波看來,醫生的職責不僅僅是治療疾病,更是要預防疾病、提高群眾的健康意識。為此,他積極開展健康科普活動,通過舉辦講座、制作宣傳資料等方式,向公眾普及骨關節及運動醫學知識。在他的努力下,內江市群眾對骨關節及運動醫學的認識不斷提高,健康意識顯著增強。
護士長張艷說:“我們袁主任在他工作上是一個比較嚴謹的人,對自己是非常的高標準,尤其是對我們特別的嚴厲,就是說把我們科室里面的康復這一塊是要求我們做得很好的,包括我們科室錄視頻,制作一些功能鍛煉的二維碼、公眾號,都是為了方便病人更好的(進行)一些康復。”
袁小波說:“我們要做好醫生的繼續醫學教育和病人的健康科普活動,讓我們的身心更健康。然后這個運動損傷的話,我覺得第一個是我們要做好傳幫帶。因為本身這個技術,在內江發展相對更晚一些,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這個技術在內江,在各個區縣,各個市級的醫院做一個很好的一個推廣,很好的交流,讓我們更多的醫生掌握這門技術,來更好的為我們的病人,喜歡運動的這個人群來服務,解決其后顧之憂,讓他們自由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