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有澤:養正堂堂主,當代青年書法家、蓬安縣政協書畫院會員、成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丙戌金石書畫研究員、四川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會員。
20來歲的唐有澤,有些藝術家的小氣質,畢業后南下廣東,開始尋找自己的人生之路,也是自己的書法之路,先后在企業家日報社,星島日報做編輯,從此走上文化之路。在結交了行業的良師益友后,自立門戶,開辦了自己的廣告公司,做文化、旅游方面的策劃。2008年回到成都發展,主要從事傳統文化教育和社區傳統文化公益活動。
唐有澤,男,漢族,1972年生于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司馬相如故里書香門第之家,受家族傳統文化熏陶,耳濡目染,自幼酷愛書法。博取眾長,長年研習鐘繇、二王、顏真卿書法,遍臨《宣示帖》《蘭亭序》《多寶塔碑》《顏勤禮碑》《帝師膽巴碑》《張黑女墓志》諸帖,尤其精臨《張黑女》碑,心摹手追,苦練至今,八分入妙,形成了古拙、典雅,布局嚴謹縝密的書法風格,沉淀了深厚的書學傳統功底。
少年及長,唐有澤師承蜀中名宿趙行之學習行楷。中年后專習榜書,其書法間架穩牢,筆勢渾厚,筆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在修習榜書期間被字體中所蘊含“正大氣象”的雄渾氣勢所吸引,逐漸沉浸其中,領悟到“字正顯人正”的思想境界,巧妙將其融入到對下一代教育中,形成了自己通過練字傳授傳統文化獨特的教育手段。
——好友:春江記
在一味追求榜書暢快淋漓,水墨縱橫的氣勢中,遇到了我書法道路的第一個瓶頸,筆耕不輟之余,我開始走南闖北在社會中踐行和歷練自己心性,我深信“善寫者為技,善思者為師”,勤練書法只能令技法提升,而不能升華人生境界,只有不斷開闊眼界,善于思考,方能使作品生長出靈魂。經過多年的打磨,終于感悟萬法取自于自然,規律如一,周而復始。書法亦是如此,千變萬化,規律卻始終不變。
榜書外在是氣勢,而內在是意蘊,從大墨塊與紙張留白這一陰一陽之變化中,能感受到書寫者的技法、身法、氣息所蘊含的韻律與節奏感。雖大開大合,但一氣呵成;雖剛勁有力,但圓潤如一。陰陽交泰,相輔相成。宛如磐石,堅定而不張揚,震撼又具內斂。
書法之規律來源于生活,生活的節奏、生活的連貫、生活的美好和生活的和諧,所以正能量、樸實平和、平衡若拙的風格,充分體現了我對書法之“法”的理解和解讀。古人云:見字如見人。我將做人做事的態度融入生活和書法中,使自己在藝術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人、字、氣”合一。
對于藝術的至高境界,是我誓用一身追求的境界——“高于生活,甚至跳出生活”,或許在那種忘我的境界中方能找尋,這也是佛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空性”,也是書法之道,甚至是萬物之道。“字與法合,法與道合”方能做到“人、法、道”圓融合一之境界!
——《書法顯萬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