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四川省鹽源強制隔離戒毒所沙金華接到單位調派,前往鹽源縣潤鹽鎮駐村的那一刻,命運的齒輪開始悄然轉動。自此,這片土地上的生活,如同涓涓細流,融入他的生命,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在這里,他親身經歷、深入思考、全力作為,見證了一個個干群齊心協力、共謀鄉村振興的奮斗故事,也真切感受到駐村幫扶工作為這片土地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積極變化。
上級組織將沙金華分配到了劉家坪村。劉家坪村轄區地域廣闊,這里自然條件艱苦,土地并不肥沃,交通也不算便利,但村民們骨子里的堅韌和撲面而來的熱情,卻像冬日里的暖陽,瞬間溫暖了他。為了深入了解村民的需求,沙金華決心踏遍村子的每一寸土地,與村民們促膝長談。每一條蜿蜒的小路,每一座質樸的農舍,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在一次次的入戶走訪中,單親家庭的小英(化名)成了沙金華心底最深的牽掛。小英還有個姐姐,去年考上了雅安職業技術學院藥學制藥專業,這本是一件喜事,可全家的收入僅靠在家務農的母親,生活的重擔壓得這個家庭有些喘不過氣。盡管生活艱難,小英卻勤奮好學,成績在班級里一直名列前茅。此后每次入戶,沙金華都特意去她家坐坐,自掏腰包為她們購置生活用品。同時,沙金華積極與教育部門溝通,多次主動聯系小英所在學校,為她申請助學金。當看到小英眼中閃爍的希望之光,沙金華知道,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幫扶工作,遠不止是一份簡單的差事,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在這段駐村時光里,沙金華收獲的不僅僅是工作經驗,更是心靈的成長。他深刻領悟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幫扶,絕非僅僅給予物質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點燃村民內心的希望之火,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實現自我發展。于是,沙金華常常鼓勵小英,一定要努力讀書,將來考上好大學,用知識改變命運,這是她走向美好未來的最佳途徑。小英也十分爭氣,學習成績穩步提升,在求知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進。 在一次走訪中,沙金華結識了小王(化名),一位懷揣養雞場夢想的年輕創業者。他的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那光芒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然而,現實卻給了他沉重的一擊,資金短缺成了他實現夢想的攔路虎,他的夢想就像蝸牛觸角,雖在努力伸展,卻難以觸及成功的彼岸。了解情況后,沙金華積極向村委會、鎮黨委匯報,與農村信用社對接,幫他申請創業貸款,同時向農業農村局申請養殖技術指導。短短半年,小王的養雞場便頗具規模。第一批雞出籠上市,就收獲了3萬余元收入。每當夜幕降臨,小王總會站在養雞場高處,望著歡快覓食的雞群,眼中滿是對未來的無限期待。 進駐劉家坪村后,沙金華時常思索:什么是親人?家的溫暖又是什么?在日復一日的實際工作中,沙金華找到了答案:親人,是彼此將心比心之人;家的溫暖,是那份真心相待帶來的慰藉。自始至終,他把村民當作親人,常與他們聯系、談心,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內心想法和面臨的困難,竭盡全力為他們排憂解難,讓每一位村民都能感受到駐村工作隊的關懷與溫暖。 說實話,在幫扶過程中,沙金華也遇到諸多困難。有時,會因村民的不理解而感到沮喪;有時,會被工作壓力壓得疲憊不堪。但每當看到村民們臉上綻放的笑容,聽到那一句句真摯的感謝,他便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義,一切都是值得的。 駐村這一年,沙金華體驗了許多從未有過的人生經歷。他學會珍惜每一份收獲,感恩每一次相遇,也學會在困境中堅持。這段經歷讓沙金華深刻認識到,無論身處何方,只要心懷熱忱,就能找到自身價值,收獲快樂。這一年,沙金華見識了許多新鮮事,懂得珍惜所得,感恩遇見,堅定前行。我深知,只要用心,無論在哪里,都能發現生活的美好,實現自我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