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攀西高原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叫涼山彝族自治州(簡稱涼山州),這是一個彝族聚居的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這里陽光明媚,但是這里地形崎嶇,峰巒重迭,河谷幽深,很多山區彝鄉十分貧困。彝族老鄉思想落后,生活水平低,生產力也較為落后,加之交通不便,貧困一直困擾著彝鄉。
仁壽縣公安局文宮派出所副所長潘修明,2015年自涼山州木里縣調至仁壽縣公安局工作,2019年7月潘修明在組織的安排前往涼山州喜德縣依洛鄉巴格村開展援彝扶貧工作。
再回大涼山
再次返回涼山州工作的潘修明告訴同事:“我知道涼山州的艱苦,但我不怕,我服從組織安排!”2019年9月正值開學季,潘修明見巴格村村民貧困,很多孩子沒有學習用具,他便自費購買了文具,利用到村子里走訪的時間,給孩子們送去自己的心意。他說:“我也是孩子的爸爸,看到村里這么貧窮,孩子們生活這么困難,我心里不好受!只有盡點微薄之力為孩子們辦點事,希望他們有個好的未來!”彝族小朋友拿到警察叔叔準備的禮物,紛紛開心地說:“卡沙沙(謝謝)!”在和彝鄉村民的接觸中,村民漸漸喜歡上了這位膚色黝黑的潘警官。
2019年初秋,巴格村里的花椒地里長滿了雜草,村民們只得用一些簡單的工具去除草,潘修明得知后立即加入了村民隊伍,和村民們一塊兒除草。在除草的過程中,潘修明見到巴格村的山坡上有很多的野花,喜德縣地處亞熱帶高原地區,海拔高人煙少,陽光充足,野花生長得特別好。潘修明在扶貧的日子里,了解到巴格村的地質、氣候只能種花椒、土豆、玉米和產量不高的燕麥,村里交通也非常的不便利,種出的農作物在運輸過程中損耗也比較多,特別是比較難運輸的花椒經常都因為不能及時加水,影響了質量,這些都是影響彝鄉脫貧的絆腳石。潘修明心想:如果老鄉們一直靠政府和社會的救濟,要想真正脫貧太難,不如應地制宜地教會老鄉一門技術,讓老鄉們掌握這門技術,逐漸脫貧。這個道理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甜蜜的夢想
潘修明是來自農村的孩子,家中一直飼養蜜蜂,而潘修明也掌握了養蜂的手藝。在派出所工作期間,潘修明曾利用休息時間,積極發揮特長,為仁壽縣彰加鎮數十家蜜蜂養殖戶帶來了更加優良的蜜蜂養殖技術,并積極為蜜蜂養殖戶尋找穩定的蜂蜜和蜜蜂銷售渠道,連續兩年幫助轄區十余戶蜜蜂養殖大戶售出蜜蜂六百余箱,創收十余萬余元,收獲了“蜂王警察”的美譽。現在巴格村那么多野花,在這里養蜂一定非常棒,蜂蜜的品質也一定很好,到時候老鄉們就可以販賣蜂蜜來賺錢了,想到這里,潘修明立即著手調研,并制定了計劃,在找到村里的領導說自己愿意把養蜂技術傳授給彝族老鄉后。村領導拍手稱贊到:“小潘,你這個建議好!村里支持仁壽蜂王警察的甜蜜事業!”
事情定下來后,村里立即購買養蜂的設備和蜜蜂,潘修明還帶頭并發動村里其他幾位扶貧干部湊錢為村民購買設備和蜜蜂獻出愛心。
脫貧的希望
2019年9月底的一天,巴格村下了一夜的雨,天剛亮不久一輛滿載蜂箱和蜜蜂的卡車行駛在巴格村崎嶇的泥道上,車輪在濕潤的泥道上留下了兩道深深地轍,車輪揚起的泥漿落進地面的積水里濺起一道道水花。
“蜜蜂來了!蜜蜂來了!”
一位彝族老鄉揮舞著雙手開心地說道。
看著卡車里的一箱箱蜜蜂,老鄉們仿佛看到脫貧的希望,紛紛跑來幫助潘修明搬蜂箱,好奇地聽潘修明講養蜂的技術,眼神里是滿滿的感謝,彝族老鄉們仿佛看到脫貧的希望。
擺放蜂箱、檢查蜜蜂、培育蜂王、防治病害、追花奪蜜……
截止冬季蜜源結束,潘修明發展養蜂產業試點基地2個,引進的優質中華蜜蜂100箱,共計采蜜近500余斤,實現收入近四萬元,盈利一萬余元。在兩個蜜蜂養殖試點基地內手把手養蜂技術教學20余次,教會一批本地農戶中蜂活框養殖中的蜂箱擺放,取蜜,蜜蜂越冬,簡單病蟲害防治等相關技術知識。先后多次深入喜德縣10余個鄉鎮,行程超2000千公里,實地考察調研喜德縣各鄉鎮蜜蜂養殖方式和蜂群數量,各地蜜源植物種類與分布,具體流蜜時間,初步完成《喜德縣中蜂養殖推廣可行性研究》報告。
指導農戶收割著亮晶晶的蜂蜜,潘修明和大伙的心里真是比吃了蜜了還要甜。
不平凡的休假
2020年1月20日,潘修明同志根據喜德縣脫貧指揮部的統一安排回仁壽家中調休。1月25日農歷新年正月初一,潘修明同志在家中,看見了縣局文宮派出所工作群里發出的“全局立即啟動一級勤務”的消息,來不及和家人解釋,便立即撥通了所長的電話,申請回派出所參與值班備勤,與大家共同抗擊新型肺炎疫情。1月26日清晨,潘修明同志告別了久違謀面的家人,到文宮派出所參加了全所防控新型肺炎疫情會議后,就立即投入戰斗。因為參加援涼脫貧工作,已經離開派出所半年多的潘修明同志,在了解了轄區內治安、疫情防疫工作等情況后,立及投入到抗擊新型肺炎疫情一線工作中。
潘修明同志總說:“我帶頭,走在前”。農歷正月初五,轄區群眾舉報一名武漢返鄉人員不配合政府登記隔離,潘修明同志立即與政府工作人員趕往該人員家中,耐心地宣講政策,做好解釋工作,最終取得了該人員的理解,在其家門上張貼了顯著標識。
根據上級各部門的安排,各高速出口疫情檢查卡點必須二十四時間對過往車輛進行檢查。因為派出所民輔警近期工作都在連軸轉,知道大家很辛苦,潘修明同志再次主動要求參與檢查點輪流執勤。連續多日,在同其他同事處理完一起警情后,潘修明同志又攜帶單警裝備到檢查卡點參與執勤工作,冒著細雨和寒風,對過往的所有人員一一測量體溫,直到接近凌晨同事換班后才回到派出所宿舍休息。
自潘修明同志主動請戰參與值班以來,共接處警20余起,協助檢查返鄉人員300余人,車輛200余臺,走訪隔離家庭2家,協助相關部門,對轄區50余家茶館、3家KTV、13家旅館、4家網吧暫停營業。
一張口罩,一身警服,潘修明同志在抗擊疫情第一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保持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本色,樹立了人民警察優良形象。
2月8日,調休結束的潘修明帶著行囊和一身疲憊,又踏上了去涼山州的路途。
尾聲
截止目前,潘修明共向涼山州喜德縣依洛鄉、光明鎮、洛哈鎮等10余戶村民養殖的1000余箱蜜蜂提供技術幫扶指導。通過潘修明同志的努力,今年涼山州喜德縣依洛鄉蜜蜂產業收入初步估計將超70萬元。
扶貧是我們這個時代里一項重要的工作,來自農村的潘修明對農村有著特殊的情懷,潘修明不愿意彝鄉再和貧困聯系在一起,他希望看到巴格村的脫變。潘修明是一名黨員民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他,服從組織安排,拋下年幼的女兒和深愛他的妻子,踏著扶貧干部前行的腳印繼續行走在艱苦落后的彝區,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貢獻著自己微薄的力量。(楊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