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俐,女,中共黨員,現任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新場鄉新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聯戶干部。自峨邊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她立足崗位,主動作為,全身心投入到扶貧工作,用真心扶真貧,用真情扶真困,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仔細排查 精準識別
楊曉俐自2017年年初從毛坪鎮高山村調整到新場鄉新鳳村繼續聯戶扶貧后,第一時間就挨家挨戶的走訪,與貧困戶聊天談心,了解情況,核實數據,分析貧困原因。她深刻認識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針對貧困戶存在的等靠要,守土安貧和悲觀失望等觀念,她堅持宣講新觀念新思想,激活貧困戶內生動力,解決“腦子"問題。她緊緊抓住精準識別第一關,嚴格按照規定入戶核實,對不符合條件的按程序清退,該納入的依規定納入。經仔細排查,她所聯系的兩戶貧困戶進行了動態調整,增加了2人,減少了1人,做到了精準識別。 吃透精神 宣傳政策 扶貧政策首先要自己弄懂弄清學透,才能正確宣傳,正確實施,才能用足用好惠民政策。楊曉俐不斷加強扶貧理論知識和中央、省市縣有關扶貧政策的學習,對扶貧工作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具備較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政策水平。每當新的扶貧政策、要求出臺,她總是一遍又一遍的看,一次又一次的算,直到完全弄懂,搞清,學透。同時,她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力求以通俗易懂,簡單易學的方式教會貧困戶理解政策。貧困戶聶某某,家有在校大專生,但沒享受助學政策。貧困戶李某某身患糖尿病,高血壓,臥床不起,但長期在縣境外買藥。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這明明就是吃了不懂政策的虧。于是,政策的宣傳和解讀,如三免一補、雨露計劃、大病保險、報銷比例,就成了她和貧困戶交流的主要內容。醫療政策、教育政策、住房保障政策、產業扶持政策、就業扶持政策,逐條逐項,逐字逐句,逐人逐戶見面。一段時間過去了,得到實惠的貧困戶笑了,楊曉俐也欣慰的笑了。 找準路子 發展特色產業 作為扶貧干部,關鍵是要為貧困戶辦實事,解難題。她所幫扶的四戶貧困戶地少人多,要想脫貧致富,單靠傳統的種糧根本無法徹底脫貧,只有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入股分紅等多種形式,才能增加收入,徹底擺脫貧困。思路決定出路,她通過與貧困戶對接溝通,積極幫助謀劃致富增收項目,因戶施策,分類幫扶,拿出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和措施,幫助他們發展特色產業,做到戶戶有項目,家家有增收。目前,她所聯系的四戶貧困戶均有入股分紅,兩戶發展種養殖業,其中一戶養殖上規模,達到一年出欄100余頭肥豬,兩戶常年務工,戶均收入均在5000元以上。 為民解憂 改善人居環境 脫貧攻堅是一項民生工程,安全住房是最起碼的保障。貧困戶趙某某、李某某,住房極為簡陋,“東邊看日頭,西邊看月亮”,“外面下大雨,室內下小雨”就是他們的真實寫照。雖然國家有每戶四萬元的建房補助款,仍無力建房。楊曉俐幫扶后,一方面幫助貧困戶自力更生開展自救,另一方面積極向院領導匯報,協調幫扶單位和所在鄉、村召開現場會解決問題,為兩貧困戶分別爭取了二萬余元和一萬余元的彝家新寨建設資金,兩戶貧困戶住宿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她還協調物資和資金幫助貧困戶拓寬硬化連戶路,自己出資為貧困戶提供物質幫助,給所幫扶的貧困戶送去衣物、床上用品等,提升貧困群眾致富增收的信心和能力,與貧困戶真正做到了交朋友,認親戚,做家人。 脫貧攻堅以來,楊曉俐時刻把貧困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真心扶貧,用力幫扶,以務實的工作作風,認真的工作態度,突出的工作業績贏得了廣大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接續鄉村振興發揮了典型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