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玲,女,漢族,中共黨員,大專文化,二級警督警銜,涼山州木里藏族自治縣公安局李子坪派出所所長。自1992年從警以來, 始終以滿腔熱情、高標準的工作姿態投入工作之中,以維護藏區穩定、為民服務為已任,競競業業工作、本本分分做人,帶領派出所全體民警,出色完成上級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深得組織、領導、同事和轄區百姓的肯定和好評。
先后四次榮立三等功、被涼山州委、州委組織部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被涼山州公安局表彰為“十佳人民警察”、被涼山州婦聯表彰為“三八紅旗手”、被涼山州委宣傳部評為“涼山好人”、被木里藏族自治縣委宣傳部評為“木里好人”,多次受到嘉獎、評為先進工作者。
一、鋼班子帶鐵隊伍,打鐵還須自身硬
心有所念、方能致遠。為崇高的公安事業而奮斗,需要一種信念,靠的是種理想。李曉玲同志擔任派出所所長后,始終將自己定位為“普通民警”,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在全所范圍內響亮地喊出“從我做起,向我看齊”。她始終堅持把“抓班子、帶隊伍、促工作、保平安”貫穿于基層派出所建設與管理的始終,以創建“最強支部”為載體,以“建一流的領導班子,帶一流的民警隊伍,樹一流的公安形象,爭一流的工作業績,創一流派出所支部”為努力方向。
通過抓政治理論學習,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抓業務知識學習,增強干好本職工作的本領;努力讓每名民警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采取抓隊伍規范化建設,全面細化民警在警務工作中的行為規范,使民警明確“我要做什么”、“我該做什么”、“我應怎么做”、“什么事我不能做”,從而使派出所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堅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從加強內部管理入手,建立健全《內務管理制度》、《派出所執法規范》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以制度規范民警的言行舉止和工作流程。
二、忠誠盡責保穩定,身先士卒作表率
木里縣作為少數民族地區,千百年來槍支一度成為大山里各族群眾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加強涉爆物品和危險物品的收繳、管理工作勢在必行。李曉玲帶領派出所民警,訪遍所轄四個鄉、13個村、79個村民小組、17600多人,行程上萬公里。召開村民小組會議,宣講私存槍支的危害和法律責任,動員村民主動上繳槍支,轄區內涉槍涉爆案件明顯減少;同時,加大對轄區內涉爆單位涉爆物品的管理,帶領民警對涉爆物品的臺賬、存放、使用等各個環節的檢查督導,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督促所在單位抓好整改,消除安全隱患,深得企業的贊許。
作為藏區,穩定才是一切工作的基石。李子坪派出所轄區內的康塢大寺,坐落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是木里三大寺廟之一,歷史悠久、香火旺盛、游客眾多。為搞好轄區內藏傳佛教寺廟的維穩工作,李曉玲和同事帶著責任、帶著感情,經常到寺廟廣交僧侶朋友,開展交心談心,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規,引導他們為維護民族團結和藏區穩定為貢獻,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大寺內有一位80多歲的老僧人,因病行動不便,李曉玲和同事隔三差五到康塢大寺探望老僧人,為他送醫送藥、送慰問金,并帶去他最喜愛的食品和生活必需品,由于老人行動不便,她們還親自將飯菜做好,親自喂食老僧人;老僧人生病時,還將他帶到西昌醫治,老人感慨地說:他身邊沒有親人,沒有兒女,但派出所的民警,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不是兒女,勝似兒女。愛心贏得真情、警僧共促穩定,目前轄區內的寺廟管理規范、秩序井然。
化解矛盾糾紛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基礎。轄區內西秋鄉的兩戶人家,因土地糾紛,結怨很深,經鄉村組多次調解,收效甚微。在大走訪、大排查活動中,李曉玲和派出所民警來到這兩戶人家中,認真傾聽當事人的訴說,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分析兩家人結怨的原因,心中有了調解的辦法。一說和為貴的道理,二談遠親不如近鄰的鄰里關系,三講法律,指出打架斗毆、侮辱人格的后果,四言雙方長期不和給各自帶來的心靈傷害。通過擺事實、講道理、打比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來二去,雙方有了和解的意愿。李曉玲趁熱打鐵,再做工作,兩家人最后握手言和。近年來,李曉玲帶領派出所民警化解矛盾糾紛60余起,轄區內發案少、秩序好、群眾滿意度很高,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社會治安基礎。
三、扶危濟困伸援手,一腔柔情似春水
幾年前的一天下午,正在值班的李曉玲接到報警電話,轄區內克爾鄉村民陳某某帶著哭腔報警稱:“他家3000多元錢被盜,請派出所馬上出警”。接到警情后,李曉玲隨即聯系上刑警大隊的民警,立即趕往事發地。此時天色已晚,由于案發地根本不通公路,大家只好步行,加之山高坡陡,羊腸小道、天黑路滑,你拉我扶,才來到陳某某家。經初查,證實陳某某屬酒后報的假警。他的錢并未被盜。派出所民警當即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并作出治安處罰。
看著這家徒四壁的家庭,望著孩子天真無邪的眼神,李曉玲深知,大山里的人貧窮,窮在意識落后、窮在文化落后,為了讓他家走出困境,為了讓孩子安心讀書,李曉玲對隨行的同事說,派出所處罰他,這是法律、是原則,它是剛性的,但這樣的困難戶,更需我們幫他一把,我們做人是有溫度的。回到派出所后,李曉玲在朋友圈發起了眾籌活動,自己主動捐款,大家也積極響應,你200元、他500元……天南地北的朋友獻出愛心,短短一天,籌集了5700元現金。這當中有給錢的,有為孩子買文具書包的、有買課桌板凳的、有為孩子買衣帽鞋襪的……隨后,李曉玲把錢交到村組長手上,請他們為他家購買奶牛和雞苗,鼓勵陳某某用勤勞的雙手,改變家庭的面貌;把衣服、書包文具送給孩子,愿他發奮讀書、好學上進。近年來,陳某某和所有建卡貧困戶一樣,通過精準扶貧,擺脫了貧困,過上了好日子。
腳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李子坪派出所轄區面積達1180平方公里,要走遍轄區的住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準確掌握轄區住戶情況,李曉玲和同事們爬山涉水、走村入戶,遍訪轄區群眾。在走訪李子坪黃泥巴村的一戶人家時,李曉玲不由吃驚,一家三口,僅祖孫三人,她立即詢問這戶人家的情況,原來這家慘遭變故,兒子車禍不幸身亡,年輕的兒媳看不見生活的希望拋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遠走他鄉,杳無音信,爺爺是個殘疾人,奶奶有病不能干重活,三歲的孩子馬比莫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見此情景,李曉玲和同事馬上掏出身上所有的錢,讓爺爺奶奶為孩子添置衣物,叮囑老人保重身體,引導孩子勤換衣服、勤洗澡,講究衛生。從那時起,李曉玲對這一家人的關照從未間斷。馬比莫到了上學的年紀,為了能讓孩子到縣城上學,李曉玲主動聯系學校領導,買好書包文具,把孩子送進學校。只要時間允許,李曉玲就會到學校查看孩子學習情況。看著他健康成長,聽到稚嫩的童音書聲瑯瑯,喊一聲警察媽媽,李曉玲感覺甜在心里,臉上洋溢欣慰的笑容,不求投桃報李,只愿他長大后撐起這個家。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李曉玲的帶動下,許多愛心人士也加入到幫扶的行列,有上海的阿姨,有廣東、遼寧、河北的警察,還有涼山的愛心人士……一筆筆捐款,一件件衣物,一雙雙鞋襪,匯聚人間大愛,見證人間真情,這個曾經殘缺的家,如今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地百姓都說,這真是共產黨培養的好干部、人民的好警察。
群山莽莽、白云蒼蒼,春夏秋冬,寒來暑往,迎著朝霞出,披星戴月歸。在溫暖的火塘邊,在寺廟的管理處,在學校法制教育的課堂上,在企業的工棚里,在化解矛盾糾紛的現場……處處留下李曉玲和戰友們敬業的身影和足跡,揮灑著他們奮斗的青春和汗水,只要藏區穩定,只要百姓安康,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那一條條圣潔的哈達,一碗碗飄香的酥油茶,一杯杯甘醇的青稞酒,一聲聲祈福的鐘聲,是轄區百姓對他們工作最好的肯定和祝福。你對百姓十分愛,他們報你百倍情。如今,李曉玲和戰友們一如既往職責擔在肩、使命心中存,再譜人民公安為人民的進行曲,續寫新時代藏區和諧穩定新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