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四川樂山馬邊縣的他,是樂山市內首位彝族專職律師。2012年2月,瑪赫李強創辦了樂山彝區第一家由社會力量組建的律師事務所,從而改變了彝區“找律師,到樂山市區”的狀況。他個人先后被四川省律師行業黨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被樂山市司法局、樂山市律師協會評為“2012-2017年度優秀律師”“信訪維穩工作先進個人”。
踐行初心使命,在履職盡責中筑牢忠誠
回眸2006年,當地群眾法治淡薄,遇事主要靠“家支”,解決問題基本靠傳統習慣法,由此引發的家族聚集“打冤家”等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社會治安和諧穩定。
“在工作中,接觸到一些彝族群眾,他們不會說漢語,也不懂法。那時候我就在想,有沒有什么辦法幫助他們。”作為一名彝族黨員干部應該有所擔當,為法治建設做出貢獻。于是他從此致力“法治引領彝區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也成為了樂山地區第一個彝族專職律師。
瑪赫李強深知,彝區群眾信服于民間習慣法、服從于家支權威的局面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改觀。在此期間,他利用自己彝族身份和法律專長優勢,堅持深入鄉間地頭,用“彝漢雙語”傳播法治,嘗試用用法治的方式解決矛盾糾紛。磨破嘴、跑斷腿、受冷落、遭威脅是家常便飯的事兒,憑著自己那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銳氣,瑪赫李強一次又一次地登門拜訪、一遍又一遍地釋法析理。在他的堅持下,法治的種子逐漸在彝區生根發芽,彝區群眾的法治觀念進一步增強,對“法”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對律師這個職業的信任度也越來越高。
目前,瑪赫李強還擔任了馬邊彝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及多個鄉鎮和部門的法律顧問,他致力于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發展,經常深入脫貧攻堅一線、征地拆遷一線、信訪維穩一線,為基層干部群眾送法上門,先后舉辦專題講座83場次,并積極幫助解決各類法律問題,受到各界一致好評,他也由此成為了小涼山彝區律師隊伍的一張名片。
主動服務大局,在法治扶貧中擔當作為
馬邊地處小涼山,是國家級貧困縣,更是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在脫貧攻堅戰中,瑪赫李強勇擔青年之責,把助力脫貧攻堅作為最重要的本職工作去做,從法治層面為貧困村如期脫貧保駕護航。除免費為51個貧困村擔任常年法律顧問,瑪赫李強還利用自己是本地人、懂彝語、悉民情的優勢,采取舉辦法治講座、現場互動交流、以案釋法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先后走進15個鄉鎮、50多個貧困村,用彝漢雙語為最基層的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禁毒防艾、網絡詐騙防范、易風移俗及《民法典》等政策法律法規,積極為貧困群眾答疑解惑、幫助防范法律風險。
同時,作為樂山市法律服務團的成員,他多次會同樂山市司法局和律師協會一道,赴涼山州美姑等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律幫扶活動,為彝族群眾依法維權,促進彝區依法治理、和諧穩定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贏得了當地群眾的肯定和贊譽,收到了很好的幫扶效果。
勇擔社會責任,在司法為民中積極貢獻
瑪赫李強認為,“如果只看案件輸贏、只講法律技巧,不堅守道義良知、不承擔社會責任,那律師的執業道路只會越走越窄”。
一路走來,他始終牢記為民宗旨,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帶頭踐行宗旨,承擔社會責任。這些年來,他年均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約30余件,為困難群眾減免律師代理費約100余萬元。堅持每周到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值班,積極為廣大群眾免費提供法律咨詢,保障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2020年5月,因工程建設糾紛,馬邊彝族自治縣民主鎮雪峰村有數十名村民在樂山市犍為縣某工地聚集,要求工程公司支付高額勞務款,雙方意見分歧巨大,形成對峙,情事危急。接馬邊彝族自治縣政法委、司法局安排后,他立即趕赴現場,并主動承擔起處置協調任務。經過兩天一夜的連續工作,事態最終得以平息、矛盾得以依法化解。
據統計,他先后參與應急處置和疑難矛盾糾紛化解30余件次,未發生一起因處置不當引發的重大惡性事件和“民轉刑”案件。盡管律師的工作是有償服務,但是,瑪赫李強始終堅持把社會責任和公益事業放在突出位置,在參與信訪化解、應急處置等維穩工作中從未收取任何費用。在他的帶領下,律師事務所在信訪維穩工作中成績突出,被樂山市司法局、市律師協會評為“信訪維穩工作先進集體”。
是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瑪赫李強的引領下,如今,“遇事找律師、解決問題靠法”正成為小涼山彝區法治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