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大春作物剛一收獲完畢,眉山市東坡區修文鎮岳營村田野上又是一派繁忙,一臺大型拖拉機往返田間,旋耕松土整田;一臺挖掘機緊張作業,不停地開溝壘廂;一架植保無人機空中穿行,給新種的澤瀉苗噴灑藥劑……正在現場與工人一道忙碌的農機業主叫劉利。
誰能想到,這位24歲的返鄉創業大專生,作為東坡區眾城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他不僅擁有各種農業機械,還耕種土地500余畝,在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中一顯身手。當地干部群眾不禁贊嘆,“別看劉利這小伙子年紀輕,搞農機經營服務還很有一套?!?/span>
劉利癡迷農業機械的原因,主要是從小受父母的影響。劉利的父親劉友軍介紹,他和妻子張春梅從九十年代開始,看到農村犁、耙耕種繁重的落后生產方式,便在當地率先購置起小四輪“嘣嘣車”、小型耕整機,到后來購買東方紅大拖拉機,除了滿足自家承包田的耕整方便,主要是向社會提供農機有償服務。由于劉友軍實際操作技術水平較高,在2014年參加全國農機操作比賽中獲得了大獎,他的農機點還掛上了農民日報社牛轟轟網“惠農服務站”修文站的牌子,這在那時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的當地產生了轟動效應。因此,邀請他提供農機作業服務的農戶越來越多,每當進入農時耕種季節,機械作業服務總是很忙。于是,夫婦倆又陸續添置了部分旋耕機、烘干機、農用車等相關裝備。靠辛勤耕耘換來家庭富足,劉友軍一家過上了紅火日子。
然而,讓劉友軍夫婦沒想到和欣慰的是,作為獨生兒子的劉利并沒有坐享優越的家庭生活,而是早就有了在農村干一番事業的夢想。劉利母親張春梅說,記得劉利還在上小學和中學的時候,就對家里人從事的農業生產和機械耕作產生了興趣,對相關的知識特別愛看善問。尤其是見父親那次獲得了全國農機操作比賽大獎,在羨慕之余他也想成為一名技術能手,很多時候看到家里停放著的機具,他都好奇地去觀察琢磨,即便在四川中醫藥高等??茖W校讀書期間,他對農機的興趣依然有增無減。
“你作為一個農村青年,為何對農業機械情有獨鐘?”劉利告訴筆者,這是因為他從先輩過去艱難的勞作實踐中發現,落后的農業耕作方式制約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現代農業的發展,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走出機械化發展新道路。正是基于這一思考,劉利在讀大專期間,既做到堅持學業不受影響,又潛心鉆研新型農業機械知識,逐漸成為了一名植保無人機操作的熟手。于是,他便利用放寒暑假回到家鄉的機會,主動去跟附近的無人機業主打工當“飛手”。雖然每天只有幾十元的工資收入,但頗有成就感的劉利更覺得這是對自己最好的鍛煉和提高操作技能的機會。
就在2019年,他在畢業實習階段,一張口就要父母親資助他11萬多元,準備一次購買2臺植保無人機,理由是畢業回鄉后自己創業當機主。
“你有了文憑找份專業對口的工作,能有輕松穩定的工資收入多好,何必像父母一樣在農村辛苦勞累?!币姼改钢皇莿駥?,不肯出錢,劉利只好瞞著父母,私下去向親戚借錢,購回了2臺植保無人機。
然而,讓劉利出乎意料的是,開初由于農戶普遍對他的植保無人機經營服務缺少了解,以致2020年畢業返鄉幾個月過去,2臺植保無人機還一直閑置著“睡大覺”。父母擔心地對劉利說,“這都是你不聽勸的結果啊。”可劉利卻堅信自己選擇的這一創業門路沒有錯。他一方面從無人機性能、構造、操作、維修、銷售等方面系統鉆研;一方面通過鄰居、親戚、同學、朋友和自己奔波,向社會廣泛傳播開展植保無人機服務的經營信息,促使無人機肥料、農藥噴灑服務從無人知曉到逐漸打開局面。
到2021年,劉利僅用不到一年時間,就將原來的2臺植保無人機增加到7臺,并吸納7名大中專生和其他青年入伙,牽頭成立了東坡區眾城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機灑服務范圍從東坡區各鎮農村延伸到眉山其他區縣以及成都、綿陽、德陽等地,去年累計完成植保無人機服務面積達14萬多畝。同時,劉利還從事了無人機培訓、維修、銷售等配套經營服務,今年他出口銷往越南的植保無人機就有3臺。
“這娃兒頭腦靈活,啥子事都能干成?!苯鼉赡暧捎诘玫礁改傅睦斫夂椭С?,劉利創辦的眾城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持續發展壯大。現如今,劉利除管理經營7臺植保無人機,還配置了東方紅大型拖拉機(旋耕機)3臺、插秧機6臺、農用車6臺、挖掘機1臺、烘干機4臺。此外,還規模耕種土地500余畝。合作社除安排當地眾多季節性臨時用工外,還解決了12名年輕人固定就業務工,他父母也都甘愿在他合作社打起“下手”。
采訪中劉利欣喜地對筆者說,去年他開展的農機綜合經營服務,除去成本支出,獲純利達50多萬元。此外,在他合作社務工的12個員工,人均年工資也都在7—13萬元以上。“我雖然只有中學文化,但貼到劉利老板就近務工,一年能掙10多萬元?!北姵呛献魃鐔T工劉祥感言,“跟著劉利干,大家有錢賺?!?/span>
“劉利這小伙兒是個有培養前途的好苗子,其實村黨委早就關注起他了?!痹罓I村黨委書記唐其勇告訴筆者,目前村黨委已把劉利列入村級后備干部人選對象,并將其作為入黨積極分子進行重點培養,如今劉利已經成為村里的一名預備黨員。鄉村振興靠的就是人才支撐。
(陶廣漢 劉 矜 彭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