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老汪還沒休息哇?哈哈,你不休息也要讓你的自行車休息休息喲。”“快了,我再溜一圈差不多就打轉身。”說這話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九點四十多了,汪運全還在小巷里蹬著他的自行車左右晃著白熾光手電,在他眼里這只是一次再平常不過的巡邏,但是在旁人眼里他隨處可見的身影儼然給社區居民心里放了一顆定心丸。
在熟悉的小市街巷里,一大早小喇叭聲音便按時響起,今年已經69歲的汪運全每天風雨無阻準時地出現在街頭巷尾。下雨時撐著傘巡山巡河,沿街排查地質災害點,天氣晴好時騎著自行車,車上別著小喇叭就開始一天的志愿服務。自2013年退休后,汪運全全身心投入到社區公益事業中,近十年為轄區居民服務的時間里,光自行車就騎壞了三輛,自行車胎更是換了一條又一條,十年來變換的是角色,不變的是汪運全為人民服務的初心。
在大伙眼里,汪運全的自行車就是一架聯系群眾的橋梁。小市街道長沱兩江過境長度達3公里,每年暑期沿江野泳勸導形勢嚴峻,汪運全毅然加入野泳勸導隊,并且主動請纓成為野泳勸導隊隊長,蹬著自行車冒著夏季酷暑巡邏便勸導青少年兒童和戲水的成年人以及釣魚愛好者,大部分市民理解支持,少部分說汪運全愛管閑事,在他來來回回的勸導下,野泳人員最終還是上岸離開。正如沿江居民所說:“老汪真的是不曉得辛苦,外邊弄熱還騎著自行車到處巡。”
的確,兩個月下來汪運全被曬黑了幾個度,人也瘦了兩圈。“我覺得很值得,通過大家努力沒有人員溺水,這是最重要的,曬黑一點還健康些,而且還減肥了”老汪笑呵呵的說。
黨員是一面旗幟更是一座堡壘,無論是疫情防控還是森林防火;無論是風吹雨打還是日曬雨淋,路上總是能夠看到老汪單薄瘦弱卻讓人踏實的身影。2015年“7·23”特大抗洪期間,汪運全作為黨員志愿者一直堅守在抗洪搶險第一線4天3夜,而自己家和商鋪卻全部被洪水淹沒,損失幾萬元;2011年開始照顧轉角店高齡老人王兆明的生活起居,常常自掏腰包給他買衣服和生活用品,花了大約3萬元,直到2017年王兆明去世,沒有絲毫怨言。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擎起一面耀眼的旗幟,他以自己黨員的身份為群眾筑就了一座堅實的堡壘。
從2016年評為瀘州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先進個人到2019年6月評為全市“優秀共產黨員”再到2021年評為四川省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汪運全并沒有在一個個亮堂堂的稱號下迷失自己。2022年春節前夕,龍馬潭區委宣傳部慰問老汪,慰問結束后宣傳部長陳佳前腳剛走,老汪后腳就又投入到春節疫情防控宣傳中,絲毫沒有沉浸在宣傳部的春節祝福當中,他的眼里只有他那輛整日為伴的自行車還有車上別著的小喇叭。
在多年來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街道和社區沒有給汪運全派發過任務,從來都是他自發參與并且始終保持著踏實謙遜的作風。踏實在他那里是“身退,但是黨性不能退,黨員本色不能褪”;謙遜在他那里成了“我不是一個人,社區里像我這樣嘞還多得很”。這一句句掏心窩子的話在街道和社區大家早已經耳熟能詳,也潛移默化成了汪運全響亮的標簽。
現在,作為小市管家的汪運全現在又多了一個標簽“老汪到,困難消”。今年已經69歲的汪運全依然堅持在他熱愛的社區,堅持在他熱愛的事業上,老汪和他的自行車一起展示著“瀘州好人”形象,展現了基層黨員風采,也真真切切成為了小市街巷那張最閃亮的名片。
(熊關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