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中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話:“有什么別有病,沒什么別沒錢。”在我們彭山區農村,則有一說:“救護車一響,幾頭豬白養。”這都說明,人一旦生病,特別是大病,很可能是一場災難,有可能弄得傾家蕩產,有的人家會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目前眉山市實行大病醫保全覆蓋,惠及了城鄉群眾及學生,這是全面釋放民生紅利,惠及千家萬戶的一項實事,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百姓健康的關懷,是實現人民群眾新期望,增加民眾獲得感的重要一著。對于增進群眾健康、病有所醫,起到了重要作用。
貧困農民一病就翻不了身,不能打贏翻身仗。因病致貧既有地方病蔓延,流行病泛濫的客觀因素,自身健康知識缺乏、有病不治療的主觀原因,也有收入水平低、醫療條件差、醫療保障有限的現實問題。加之貧困群眾收入水平較低,一次大病支出就會一貧如洗,因病而債臺高筑,導致貧上加貧。
鄰居周梅是一名油漆工,因為經常和油漆接觸,經常性地頭昏腦漲,渾身無力,并且牙齦開始出血,半邊臉也腫了。她以為牙齦發炎了,就到醫院輸了4天液,然而,情況并沒有好轉,似乎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在醫院打針她又不舍得錢,于是就找到一家私人診所想繼續打針,但是醫生看后感覺沒有那么簡單,他不敢開藥,勸周梅到醫院去查查血。周梅到醫院去做詳細的檢查,誰知這一查,查出的結論竟然是:急性髓性細胞性白血病,他們一家人被這個診斷結果嚇呆了。 這個診斷結果,曾讓周梅一家徘徊在幾盡絕望的邊緣。多少次,高燒不止,無盡的病痛把周梅折磨得不成人形,但是一旁的丈夫除了痛心只有無奈;多少次,眼睜睜地看著年幼的兒子哭著被親戚帶走時那種難以言喻的愧疚;多少次,捧著幾百塊錢左算右算,卻依舊是與化療的費用相差甚遠的無助……恰巧彭山政府出臺了新的城鎮居民醫保政策,不僅為她免去了個人繳費部分,在三級以上醫院的報銷比例也由原來的60%提高到了65%,看到7萬塊錢政府就給報了5萬多,周梅對自己的后續治療增添了信心。
現在實行大病醫保,就是在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新農合的基礎上,再加上一道保險。對高額醫療費用給予進一步保障,而且不是以病種為界定,以發生的醫療費用為界定標準。有了大病醫保作支撐,患者不再擔心看不起病,將大大解除患者在醫療費用上的后顧之憂,邁出了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關鍵一步。這有利于更好地守護困難群體的健康,是醫保制度的優化和拓展,是持續深化醫療制度改革的重大舉措,也是降低大病風險,減輕群眾醫療負擔的重大民生工程。
掉窮根子并不意味著健康扶貧就告一段落,而是要讓脫貧群眾過上幸福好日子,提高他們生活質量,使他們身體更好更健康,從此遠離疾病、遠離貧困。針對實際問題,彭山加大對醫療救助資金的支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扶危濟困,重點放在解決好農村貧困家庭問題上面,提高醫療救助水平,減免貧困病人各種醫療費用,解決貧困農民看病就醫難的突出問題。彭山還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選優配強基層醫療人才,加強宣傳和普及衛生知識,開展“醫療下鄉”服務,免費提供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對建卡貧困戶實行精細化健康管理和跟蹤服務,通過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醫療救助的協調互補,為健康扶貧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要致富就必須得健康,健康是彭山人追夢的基礎,實行大病醫療保險是保障,過上富日子是根本。將三者統籌運用,奏好健康扶貧的樂章,才能綻放彭山人健康追夢的禮花,才能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實現彭山“兩個跨越”,給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