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探索創新心理健康和平安建設新方法

        來源: 作者:魯巍 發布時間:2025-02-11 10:58:46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多個重要場合強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 2016 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指出,要加大心理健康問題基礎性研究,做好科普工作并規范發展心理健康服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 ,這為相關工作指明方向。心理健康不僅關乎個人的生活質量與發展,更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在社會快速發展的當下,心理問題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有一定比例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這對社會的平安建設構成潛在挑戰。

        一、創新心理健康建設方法

        (一)技術賦能心理健康服務

        借助大數據技術對心理健康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具有重要意義。不同地區、年齡段和職業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差異,通過分析職場人士超 10 萬份樣本數據發現,每周工作時長超 40 小時的人群中,約 35% 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壓力,工作強度與心理壓力呈現明顯的正相關。基于此,企業可調整工作制度,如采用彈性工作制度,已在部分企業試點中使員工心理壓力降低約 20%。同時,搭建 24 小時在線心理健康服務平臺,整合超 5000 名專業心理咨詢師和精神科醫生資源,利用智能分診系統,能在 5 分鐘內為公眾匹配專業人員,大大提升服務效率。

        (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

        針對不同群體開展分眾化教育。在學校教育體系中,小學階段著重培養學生情緒認知與表達能力,相關課程普及率需達到 100%;中學階段增加青春期心理調適和學習壓力應對內容,通過課程和講座等形式,覆蓋學生人數應超 95%;大學階段開設職業規劃和人際交往課程,參與學生比例應不低于 80%。在職場,開展壓力管理和職業倦怠應對培訓,參與培訓的企業員工比例已達 60%。在傳播渠道上,借助新媒體平臺制作短視頻、漫畫等科普內容,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短視頻在網絡平臺播放量超 1000 萬次,有效吸引公眾關注心理健康。

        二、織密心理健康防護網

        (一)構建多層次心理干預體系

        在基層單位配備心理輔導員是關鍵。以社區為例,每 5000 名居民配備 1 名專業培訓的心理輔導員,定期走訪,及時發現并疏導心理困擾。在篩查出的中重度心理問題患者中,約 80% 能迅速轉介至專業精神衛生醫療機構,醫療機構開辟綠色通道,提供藥物和心理治療,患者康復有效率達 70%。患者康復后,建立跟蹤回訪機制,回訪周期為 3 個月、6 個月和 12 個月,復發率降低約 30%。

        (二)整合社會資源

        政府、企業與社會組織緊密合作。在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政府出臺政策支持,企業提供資金和場地,社會組織發揮專業優勢,搭建 “心安西陵” 實體化心理服務平臺。2023 年,該區開展科普宣傳活動 96 場,心理輔導干預人數超 1060 人次,為 426 名高風險對象制定個性化關愛方案。同時,招募并培訓心理健康志愿者,志愿者參與社區宣傳和陪伴患者等工作,服務覆蓋人群超 5 萬人次,擴大了服務覆蓋范圍。

        三、有效管理情緒與應對壓力

        (一)情緒管理培訓

        通過工作坊、案例分析等方式,幫助人們識別情緒及其產生原因。在情緒管理培訓中,參與培訓人員對自身情緒的識別準確率從 40% 提升至 70%。同時,傳授深呼吸、冥想、積極自我暗示等調節技巧,組織冥想訓練課程,經過 8 周的冥想訓練,參與者焦慮情緒平均降低約 25%,能在壓力情境中有效放松身心。

        (二)壓力應對策略指導

        幫助職場人士和學生合理安排時間,運用四象限法則等方法制定科學計劃,采用該方法的學生學習效率平均提升 15%,職場人士工作壓力降低約 20%。培養問題解決導向思維,組織壓力應對小組討論,引導人們在面對壓力源時分析問題、制定解決方案,擺脫消極情緒,參與小組討論者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約 30%。

        四、培養良好品質與和諧關系

        (一)意志品質培養

        學校和家庭教育增加挫折教育內容,如金昌市第一中學設置戶外拓展等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學生面對困難不放棄的精神明顯增強,約 85% 的學生在面對學習和生活困難時能堅持努力克服。同時,宣傳榜樣事跡,榜樣事跡宣傳后,學生的奮斗動力提升約 20%。

        (二)積極人生態度塑造

        通過感恩教育實現積極人生態度塑造,如開展感恩日記撰寫、分享會等活動,參與感恩活動的人群幸福感提升約 25%。在學校和社區開設積極心理學課程,傳授積極情緒培養和幸福生活構建方法,課程參與人員積極情緒平均增加約 30%。

        (三)和諧人際關系構建

        舉辦溝通技巧培訓班,教授傾聽、表達和非暴力溝通技巧,參與溝通技巧培訓的人員人際交往能力提升約 35%。組織企業團隊建設、社區志愿者服務等團隊合作項目,增進成員間的了解與信任,團隊合作項目開展后,團隊成員間的信任度提升約 30%。

        創新心理健康和平安建設方法,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通過技術賦能、教育普及、體系構建、資源整合等措施,對提升公眾心理健康素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意義重大。未來,還需持續探索創新,完善心理健康和平安建設工作,以適應社會發展對心理健康的新需求。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浑源县| 格尔木市| 纳雍县| 当阳市| 安宁市| 社会| 枣阳市| 林甸县| 华坪县| 洪泽县| 股票| 永定县| 高阳县| 蓬溪县| 高雄县| 渑池县| 托里县| 清河县| 锡林郭勒盟| 潍坊市| 苍梧县| 鄂州市| 温州市| 清流县| 慈溪市| 贡山| 永善县| 莱芜市| 南通市| 卓尼县| 民县| 浮山县| 大渡口区| 芜湖市| 海原县| 金溪县| 新津县| 衡水市| 磐石市| 大足县| 定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