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語文興趣的核心目標,就是點燃學生對語言文字本身的熱愛,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用處和美感,從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成為積極主動樂在其中的終身學習者和文化傳承者。
讓語文課堂“活”起來,充滿趣味。備課時可以情境創設與角色扮演,學習課文時,讓孩子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本劇。比如學《小馬過河》,讓孩子扮演小馬、老牛、松鼠,體驗角色的心情和對話。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學習詞語、句式。如模擬“吆喝賣東西”、“長大以后做什么”、“推薦一部動畫片”的場景進行口語交際練習。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從游戲化學習,學習課文生字可以字詞游戲,成語接龍、詞語開花(由一個詞聯想多個相關詞)、猜字謎、詞語分類、組詞造句比賽、查字典比賽等。比如《畫楊桃》“靠”生字組詞孩子們組靠近、依靠、可靠······。《神州謠》孩子們成語接龍,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神州大地—巍巍中華—民族團結—世界大同,感受祖國山川美,神州巍峨。 閱讀游戲,從《蜘蛛開店》展開想象,續編故事,《沙灘上的童話》續寫比賽、尋找《小毛蟲》文章中的“寶藏”(好詞好句)、《太空生活趣事多》快速閱讀找信息比賽等。讓孩子們在語文的世界里充滿趣味。
趣味化教學設計還可以從寫作游戲,看圖寫話接力、用特定詞語編故事、善用多媒體和現代技術,利用優質動畫、紀錄片輔助理解課文背景或古詩意境(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使用互動白板,教育類APP進行趣味識字如《貝的故事》貝字的演變過程,詩詞填空,成語配對等。鼓勵孩子用錄音、錄像等方式記錄自己的朗讀或小演講。同時在課堂上鼓勵孩子對課文內容、人物行為提出疑問,組織小組討論,發表不同見解。讓孩子感受到語文學習是開放的、有思考空間的。
讓閱讀成為“甜蜜的誘惑”,老師提供豐富多樣的讀物,“投其所好”,二年級孩子正是想象力豐富的時候選擇繪本、童話、寓言等。用精美包裝吸引學生隨機抽取讀書,并打造舒適的閱讀環境利用學校教室資源設立班級圖書角,營造安靜、溫馨、隨手可得的閱讀氛圍。家長定期帶孩子去圖書館、書店,感受書香氛圍,自由選擇喜歡的書籍。班級開展讀書沙龍,學生圍坐分享“本周最愛段落”。開展好書代言人學生自制海報推薦書籍,評選“最佳推銷員”。家長和老師帶頭讀書讓孩子看到你享受閱讀的樣子。親子共讀、師生共讀是非常好的方式,可以一起討論情節、分享感受,使語文和興趣情感聯結。
讓表達“掙脫束縛”變得輕松有趣,老師降低寫作門檻每日50字“心情便簽”,圖文結合用漫畫記錄周末趣事,配簡短說明,口語給每個聲音舞臺,課前三分鐘讓孩子們自由主題演講如講笑話、推薦美食、背古詩等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讓語文“扎根生活”,在生活中發現語文,感受語文的“用”和“美”做生活的“有心人”。老師引導孩子觀察生活中的文字,如路牌、廣告語、商店招牌、食品包裝說明、公園里的提示語等,討論其作用、趣味或不足。留意生活中的聲音,如聽廣播,聽優美的歌曲歌詞,感受語言的韻律。利用傳統節日和習俗,學習相關的詩詞、諺語、故事(如春節學春聯、端午學屈原故事、中秋節學嫦娥奔月)。參與寫春聯、猜燈謎、包粽子等活動。感受自然之美與語言之美,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引導他們用語言描述所見所聞所感(顏色、形狀、聲音、氣味、心情)。對比課本里描寫相似景物的句子。欣賞《彩色的夢》優秀童詩、學習《黃帝的傳說》散文片段,體會《寓言二則》中《亡羊補牢》和《揠苗助長》語言的精煉、生動了解《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中對雷鋒精神的情感理解。
營造安全積極的氛圍,至關重要的環境與心態,營造輕松無壓力的氛圍,避免過度強調分數和排名,減少批評指責,多鼓勵嘗試和進步。讓孩子不怕犯錯,敢于表達。保護好奇心,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各種“為什么”,鼓勵他們通過閱讀或討論尋找答案,語文是探索世界的工具。尊重個體差異,每個孩子的興趣點和擅長領域不同,有的愛讀,有的愛寫,有的愛說。因材施教才會發現并放大他們的閃光點。師生共同營造重視語文、享受語文的環境。
培養興趣是一個長期浸潤、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耐心和持續的努力。當孩子真正體會到語文帶來的樂趣、成就感和對理解世界的幫助時,興趣自然就產生了,并且會越來越濃厚。
作者 孫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