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后服務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是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有效減輕家長負擔,使人民群眾具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雙減”政策,學校將課后服務作為“雙減”政策落地的重要抓手,精心構建“作業輔導+特色課程+精品社團”的延時服務模式。
一.前期準備與宣傳——未成曲調先有情
1.大力宣傳相關政策,正確引導家長參與。
為了解決放學后家長的接送孩子之難,看護孩子之憂,讓每一個孩子上好學,讓每一個家庭無后顧之憂。避免出現“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現象,學校印發《致家長的一封信》,大力宣傳宣傳課后托管服務的相關文件精神、政策依據、托管原則、托管辦法、服務費用等系列問題,引導家長明白什么是課后延時服務,積極參與課后延時服務。
2完善課后服務制度
建立健全課后服務安全管理機制,完善學生安全管理、信息通報、家長聯系等制度,強化活動場所安全檢查和門衛登記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實嚴格的考勤、監管、交接班制度和應急預防措施。明確課后服務人員責任,加強對師生安全衛生意識教育,配備數量足夠的值班人員,課后服務時段內安排學校中層以上領導值班,切實消除在交通、消防、食品衛生、安全保衛等方面的隱患,確保師生人身安全。
二、課后服務中的“因材施教”
在緩解家長“后顧之憂”的同時,學校還不斷升級課后服務內容,充分發揮教師特長以及功能教室、運動場等優勢,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打破班級、年級界限,成立了美術、書法、舞蹈、樂器、跳繩等社團,每個社團都有獨具特色的課程,以獨特魅力深深吸引著每一個學生。
一) 課程設置的“因材施教”
特色1:
為了打造書香校園,我們開展了“多彩課”活動,每天利用15分鐘的課后服務時間,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每周學習一首古詩;一起學唱紅歌;一起聽高年級的同學分享革命故事;一起練習書法;每天學習結束,班主任老師引導學生靜心反思自已一天的學校生活,表揚小榜樣,之后分享一則經典故事給孩子聽,師生互相道謝結束一天的學習生活。
特色2:
象棋課程的開設:我校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在學校班級中開設了中國象棋特色課程,在弘揚中國象棋文化,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同時,豐富學校特色教學內容。
特色3:
漂流小書架:為了鼓勵孩子們愛讀書,讀好書,學校將圖書館的圖書,搬進教室書架,漂流到各班,供孩子們閱讀。課間、中午、下午孩子們隨手取一本書,盡享讀書之樂。
特色4:
我們還充分地挖掘家長資源,邀請家長走進我們的課后服務課堂,讓孩子們學到了許多課本里學不到的知識:花藝、交通安全、醫學常識……
特色5:
花樣跳繩的開設:我校在探究花樣跳繩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其中,并讓他們得到快樂,學生通過動體——動腦——實踐——體驗,主動探究,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 學生擇課的“因材施教”
學校先后成立了葫蘆絲社團、舞蹈社團、合唱社團、藝術體操社團、象棋社團等,在學期初,學校將設置的課后服務課程表發放給學生,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自主選擇社團活動。通過長期的學習,涌現出了一批有特長的學生。
三) 基礎課程中的“因材施教”
針對我校家長水平參差不齊,不能夠給予學生及時的輔導的問題,我校將基礎課程輔導列為了課后服務中的重要內容,基礎課程在各班級教室開展,語、數、英任課老師輪流服務,幫助待優生鞏固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根據學生各學科上的需求進行因材施教,一對一指導,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解決了家長們的后顧之憂。
課后服務活動的開展提升了學生們的學習、生活技能,豐富了校園生活,解決了學生家長的家庭教育短板,很好地提升了學校區域影響和家長對學校的滿意度。課后服務時間已經成為了本校學生們最盼望的時刻,在這里他們可以開闊視野,發展興趣愛好,提高身體素質。而老師們也在學生們渴望、求知的眼神中不斷探索新的課后服務課程,為學生們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添磚加瓦。
作者:帥利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