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理性上網,不可或缺

        來源: 作者:楊冬勝 發布時間:2025-06-10 22:52:23

        在大數據時代,網絡與生活緊密關聯,給人帶了極大便利,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但是網絡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網絡的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所以理性上網、文明上網不可或缺。

         理性上網,是對自我行為的約束與關照。網絡并非是法外之地,無人監管。大量事實證明,網警一直默默地在后臺關注著各種動態與數據,非法行為一旦查獲,小則封號,關閉網站。嚴重就觸犯了法律,將遭受到法律的嚴懲。前些年,快播涉嫌發布色情視頻,就遭到了封殺和罰款。國家對于網絡監管從未松懈。所以在生活中,不制作,不發布關于暴力、兇殺、色情方面的網站和信息,是上網道德的底線。生活學習中盡量不要瀏覽這方面的網站,以免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蝕,從而走上一條不歸路。

         理性上網,是優化學習與生活的客觀必然。當下的生活,無論是購物、學習,還是工作與管理,都無法離開網絡。云上生活成為當下的主流。但上網仍然需要理性。時刻保持警惕之心,預防網絡詐騙,避免財產受到損失。任何沉迷都將使自己的生活、工作與學習陷入泥潭之中。關于沉迷網絡不思進取,從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青少年數不勝數。在這里,就涉及到父母的監管問題,合理、有時間限制、綠色上網要落實到位。國家出臺了相關法律,嚴格控制了未成年上網,網吧已基本杜絕為青少年服務。但是智能手機大興于道,又拓寬了學生涉及網絡的渠道。對于手機的管控,國家明文嚴禁中小學學生攜帶手機進校園。但是校園以外的時間,需要家長強力管控,做到合理上網,理性上網,這樣有利于學習生活,否則,就只有后患無窮了。

        理性上網,是促進學習與生活的基礎。缺乏理性的上網,不是沉迷,就是毀滅。上網成癮的青少年與生活中的巨嬰大有人在。如果上網成為一種精神上的俘虜,那么就得不償失了。是否具有選擇性和理性思維,是能否合理上網的必備條件。姑且不說,長期上網帶來的視力巨降、頸椎疾病,而一旦無網不歡、無網不活的網絡綜合征形成以后,就難以痊愈了。生活中,不少因為上網成癮而自殺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還有有不少青少年私下見網友,結果受到侵害的案例時有發生。所以說理性上網,從網絡上獲取知識、獲取信息,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必須。

        是否做到理性上網,密切關系到能否有序生活、工作和學習。反觀那些缺乏理性上網所釀造成的人間悲劇,就感到深深遺憾。諸如上網成癮、上網賭博、網上借債、網上詐騙、裸照傳播等。那么,作為享受云上生活的我們,將如何做到理性上網呢?

         一是增強法律意識。凡是法律規定,涉及網絡的相關違法事件,不要參與,也不要心懷僥幸,認為偶爾一次參與涉及網絡方面的違法,無傷大雅。事實上,網絡違法只有一次和無數次的可能,一旦深陷囹圄,悔之晚矣。

        二、注重慎獨,提升自我。有人認為,網絡違法是隱秘行為,例如參與網絡賭博、瀏覽黃色網站,無人知曉。實際上網警的動態監管密切關注一切動向。慎獨、提升自我尤為重要,正如楊震所說的“天知,地知,神知”那樣。身心淪陷,成為網絡的俘虜,不是偶一為之的結果,而是一步錯,步步錯導致,終將無可自拔。

        三、加強對青少年的監管,做好引導工作。對于青少年的監管,家長有主體性責任。對于上網時間和上網內容,都要做到細致關切,切忌不管不顧,放任自流。有不少家長從小就讓孩子沉迷網絡,一部手機成為照顧孩子的法寶。任何消遣式、娛樂式的上網,對于缺乏自制力的孩子來說,這種呵護無疑是飲鴆止渴,這種教育方式也是緣木求魚。

        四、做好榜樣,理性生活。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作為父母要樹立榜樣。“上有所好,下必效之。”有的父母要求孩子少上網,而自己卻整天沉迷網絡游戲、刷手機。有的人要求孩子要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而自己卻整天怨天尤人,甚至信謠、傳謠。教育之道,身教勝過言教,榜樣成為標桿。

         如果每個人都做到了理性上網,那么生活與學習的質量將大大提高,網絡的安全性能也將得以保障。理性上網,幸福一生。

        作者:楊冬勝 

         


           


        責任編輯:劉華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州市| 巴林右旗| 时尚| 贺州市| 木兰县| 龙山县| 剑阁县| 孟津县| 临猗县| 井冈山市| 观塘区| 鸡东县| 浦东新区| 茶陵县| 恩平市| 宜宾县| 泸州市| 水城县| 鄂州市| 清镇市| 娄底市| 东兴市| 南康市| 宿迁市| 清苑县| 涪陵区| 马鞍山市| 太仓市| 神木县| 怀集县| 广宁县| 东安县| 文登市| 松阳县| 深水埗区| 武宁县| 建水县| 门源| 安阳市| 若尔盖县|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