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茶山 醉美彝鄉 馬邊彝族自治縣位于四川西南邊緣的小涼山區,全縣擁有茶園面積23萬畝,被譽為“中國彝茶之鄉”。近年來,馬邊堅持走“生態立縣、旅游興縣、產業強縣”發展思路,把發展壯大茶產業作為鄉村振興、助農奔康的有力抓手,強基地、提技術、筑品牌、促銷量,建起農民持續增收的綠色銀行,鼓足群眾的“錢袋子”。
政策支持 強基地
馬邊處于典型山區,氣候和土壤對于發展茶葉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為做大茶產業規模,縣委縣政府創新建立“6+X”名優特農業產業扶貧體系,根據出臺的相關政策,凡是種植一定規模以上的茶葉、青梅、竹筍林等特色經濟作物,每畝可申請獲得500元以上的資金補助,得利于此項政策,從2016年至今,全縣新擴改擴建茶園規模達2.7萬畝。
2019年起,馬邊福來高山茶葉現代農業園區按照省級現代農業園區標準啟動培育。作為馬邊上規模的茶葉企業,業主李賢波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根據縣委出臺的關于鼓勵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的相關政策,他所創辦的馬邊高山茶葉有限公司作為四川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在農田水利建設、科技扶持、綠色防控設備設施和有機農業投入品等方面得到極大支持,這讓李賢波繼續在茶園增資擴模上信心倍增,從2016年,自治縣委出臺該項政策以來,全縣像李賢波這樣獲益的企業共有30余家。
技術革新 升茶品
時下,正是春茶生產的旺季,馬邊文彬綠雪茶葉生產車間正滿負荷生產,企業負責人介紹說,憑借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資金支持,公司于2019年對生產車間實現煤改電生產技術革新,現在生產的茶葉品質上了一個新臺階。
馬邊把“生產技術”作為茶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出臺一系列政策,列出專項資金,在茶企技術設備升級改造融資貸款、茶葉深加工園區、茶葉標準化加工廠建設等方面給予扶持,有效提升茶葉品質和生產能力。
馬邊通過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支持專合組織和企業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強化茶葉產品質量追溯,全力護航茶產品質量,同時鼓勵企業開發生態茶產品,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保障馬邊茶提質增效。
品牌打造 揚聲名
馬邊秉持重視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重點挖掘彝族茶文化歷史內涵,精準打造茶葉品牌。在2020年年底舉行的第七屆中華茶奧會上,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授予馬邊彝族自治縣“中國彝茶之鄉”榮譽稱號,縣委副書記、縣長沙萬強親自上臺“比武”對擂,拿下“縣長說茶”擂臺賽金牌獎殊榮,馬邊將結合民族文化提升茶葉品質、拓展茶旅線路、提升茶產業效能,加快實現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帶領茶農致富增收。
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的協調爭取下,2020年,馬邊綠茶扶貧公益廣告登上央視熒屏,讓馬邊茶聲名遠揚。與此同時,馬邊還通過積極參加省內外茶事活動,統一設計制作了“馬邊綠茶”廣告語、Logo、包裝以及專賣店店招,讓馬邊茶的顏值更高,口碑更好,名聲更響。2020年,馬邊綠茶的品牌價值已達14.54億元。
銷量升位 提產值
時下,馬邊春茶生產已經全面開啟,在馬邊茶葉交易市場,馬邊茶呈現量增價昂的良好態勢。“今年春茶,鮮葉交易最高達到95元一斤,干茶每斤達到450元一斤,較2020年增長20%左右!”,馬邊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介紹說,隨著馬邊高速公路的開通,到馬邊來采購茶葉的客商絡繹不絕,目前每天茶市交易鮮葉在20噸以上,干茶8000斤以上。預計,今年馬邊春茶干茶產量在5400噸左右,產值將達8.5億元。
“邊貨入城”唱響東西扶貧協作越城、馬邊雙城記,馬邊茶在浙江紹興順利上架;縣長、網紅、主播帶貨,馬邊茶持續漲粉;國家級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建設,拓寬馬邊茶線上交易渠道……,馬邊茶正逐步走上產銷兩旺的快車道。
樂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馬邊縣委書記郭正強表示,縣上將繼續做好“馬邊茶”文章,在政策支持、環境優化、品牌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通過深化“茶旅”融合,搭建茶葉經濟廣闊舞臺,讓茶產業成為全縣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助力山水彝鄉,秀美馬邊建設邁上新征程。
(吳慶嶺 陳含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