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不僅能拿到三四千元工資,公司還買‘五險一金’,生活有了保障。”今年3月,得益于縣、鎮兩級就業促進小分隊的幫助,來自資中縣雙河鎮的王國隆目前在成都一家企業上班,他表示對工作比較滿意。
就業有保障,群眾心不慌。從“就業110”就業援助服務平臺到“三進三幫”就業促進專項行動,再到就業扶貧行動,內江多措并舉扎實書寫好“穩就業、保就業”的民生答卷,一系列精準就業服務解了民困、暖了民心。
◎◎答卷一◎◎
“三進三幫”,目前已幫助企業招聘5461人,53783名貧困勞動力和6924名城鎮勞動力實現就業
一場久違的甘露降臨之后,甜城大地萬物萌動,車間里“機聲轟鳴”,田野里“農耕交響”,處處是忙碌的身影……
疫情發生以來,內江市高度重視疫情防控期間就業促進工作。目前,全市組建了1256支市、縣(市、區)、鎮(街)、村(社)四級就業促進小分隊,深入開展進園區幫企業解難、進農村幫民工返崗、進社區幫群眾就業“三進三幫”就業促進專項行動,切實打通復工復產、服務企業和群眾“最后一米”。
市中區聚緣盛包裝廠成立于2015年,以生產和銷售紙質包裝為主,年產值1000余萬元。目前,該廠運營良好、市場需求旺盛,但仍存在流動資金不足等問題。對此,市、區就業促進小分隊向企業負責人講解了個人創業擔保貸款15萬元全額貼息政策、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一次性就業獎勵和就業扶貧示范基地獎勵政策。同時,引導企業大力吸納符合要求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促進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就近就業,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圖片來自網絡
市就業創業促進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在進園區幫企業解難方面,就業促進小分隊通過大力開展線上招聘活動,組織企業到沒有疫情的鄉(鎮)開展院壩招聘會、微型招聘會,讓“企業有人干活,群眾有活可干”。目前,全市已幫助企業招聘5461人。同時,積極幫企業讀懂政策,梳理疫情防控期間各級支持企業生產復工渡難關幫扶政策和服務項目清單,到企業上門宣講,確保企業弄懂政策、享受政策。截至目前,已深入1200余戶企業發放宣傳資料5萬余份。
在進農村幫民工返崗方面,就業促進小分隊組織好“點對點、一站式”直達運輸服務,在購票到乘車再到停車休息的各個細節提供溫馨服務,免費提供礦泉水、濕紙巾以及方便食品,安全有序地將外出農民工送至崗位,讓農民工溫暖返程,實現農民工“出門進車門,下車進廠門”。在廣東務工的李紅英就是受益者之一。接到村干部通知,到鎮上開具了四川省外出務工人員健康證明后,她如愿地坐上了政府組織的包車,順利返回廣州復工。目前,僅幫助貧困勞動力已實現就業53783人。
在進社區幫群眾就業方面,就業促進小分隊積極與本地重點企業精準對接,開通就業扶貧直通車,“點對點”送勞動力上崗,讓勞動力“出家門、進廠門”。目前,已幫助6924名城鎮勞動力實現就業。
◎◎答卷二◎◎
“就業110”,累計接件46456起、成功幫助27804人實現就業
為了方便帶孩子,家住內江城區的邵女士希望在城里找份工作。今年4月初,在網上看到就業110的援助電話,她試著打過去,接線員熱情地記下了她的姓名、電話、求職意向等信息。
“沒想到只過了兩三天,就接到了電話,給我推薦了三個就業崗位,最后成功應聘上了一家企業的現場主管。”
邵女士所說的“就業110”服務熱線是內江市政府批準設立的就業援助服務平臺。
“就業110,打了還真靈?!边@是廣大求職者對就業110系統的評價。就業110系統主要包含職業介紹、職業素質測評、職業指導、政策咨詢等四大功能,其中職業介紹是使用最多的功能。
據了解,就業110服務中心主要負責對就業困難群體進行兜底幫助,對全市18216名就業困難人員進行了實名制登記管理,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和失業人員再就業。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給貧困戶搭建綠色援助通道,2017年6月,中心將服務范圍從城市拓寬到農村,新開發了“精準扶貧”模塊,將全市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名單拷貝入庫,建立“精準扶貧人員庫”,開通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110”綠色通道,在貧困村開發農村公益性崗位,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進行兜底安置。
截至目前,就業110系統已累計接件46456起,其中,幫助建檔立卡勞動力就業2201人,政策咨詢6717人,職業指導5005人,職業介紹32533人,成功幫助27804人實現就業,推薦成功率達85%。
◎◎答卷三◎◎
就業扶貧,推動貧困勞動力“多點開花”就業增收
5月20日,威遠縣興家村貧困戶古淑英正在清掃保潔。她的腰部曾摔傷過,走起路來背顯得很駝,只能做一些輕巧的農事。“我身體不太好,感謝村里給我安置了公益性崗位,讓我在家門口就能有收入,也讓生活有了更多保障。”
今年以來,內江市抓實“四個一批”,扎實開展就業扶貧行動,積極采取解決困難人員就業、強化技能培訓等方式,努力實現貧困勞動力“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
市外勞務合作輸出一批。依托駐外農勞工作站、人力資源中介機構等組織,開展跨區域、點對點勞務輸出合作,主動與廣東、浙江、江蘇等地重點用工企業簽訂脫貧人員轉移就業合作協議,并對貧困勞動力給予交通補貼,對人力資源機構組織勞務輸出的給予每人300元的職介補貼。
本地扶貧車間招收一批。發揮就業促進小分隊“三進三幫”聯動機制作用,在鄉鎮、村組舉辦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院壩招聘會,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截至目前,實現貧困戶家門口就業人數5.38萬人。
居家靈活就業吸納一批。推進居家靈活就業示范村建設,鼓勵貧困戶居家從事毛衣加工、服裝加工、藤編、烙畫、刺繡等手工制作,發展小種植、小采摘、小養殖等“庭院經濟”,并給予每戶1萬元的創業獎勵,促進貧困戶以靈活方式就近就業。
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一批。統籌開發疫情防控、道路保潔、養老護理等公益性崗位,制定公益性崗位管理辦法,形成按需設崗、在崗領補、有序退崗的開發管理機制。截至目前,全市開發2941個公益性崗位用于安置貧困戶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