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內江市市中區精神病醫院內又出現溫馨感人的一幕:一位白發蒼蒼的婆婆和一位中年男子手拉著手,兩人淚流滿面,聲音帶著哽咽:“回來了,終于見著面了,媽媽沒想到這輩子還能有再見到你的這一天。”至此,在外流浪了20多年的謝某某,終于重返家庭,成為內江市市中區社會救助福利中心又一尋親成功的案例。
2020年8月,戶外溫度已經達到30多度,市中區社會救助福利中心的值班人員接到內江市救助管理站的救助電話稱,云南省楚雄市救助到一名男子,約60歲,衣著邋遢,蓬頭垢面,從其口音辨認有可能是市中區走失人員;后續發現他言語異常,不能提供準確的家庭信息,屬于精神障礙人員。于是,楚雄市工作人員將這名流浪乞討人員送往定點醫院進行醫學檢查和救助治療。經過醫務人員的治療后,他的病情也逐漸穩定下來。請內江市市中區社會救助福利中心協同核查該名男子身份信息。
市中區社會救助福利中心根據所掌握的情況,按照救助流程由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在全國救助尋親網平臺發布了尋親啟事,并向公安機關申請通過人像比對查詢該人員的身份信息;經過公安機關干警進行多次比對后,救助中心從人像比對出來的幾十條相似人員身份信息中,逐一甄別篩選核實。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確認了這名男子的身份信息,是市中區玉溪街道的一名走失人員。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員滿心歡喜,以為事情馬上就要圓滿解決了;然而,聯系了該人員家人后,其家人對這名走失多年的親人回歸家庭表示并不接受:以該人員離家出走多年,家中母親年事已高、身體不好,父親已離世,家里無撫養照顧能力為由,均嫌棄這個離家多年又身患精神疾病的親人。讓救助工作一下又陷入了僵局。
俗話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有一分的希望,我們就要投入一百分的努力?!?/span>這是救助中心主任唐榕澤在工作中常常說的一句話,她也用實際行動帶領著大家一起在救助工作中,克服種種難關,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通過救助中心和街道救助點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一次又一次地來到謝某某的家中,不厭其煩與其母親和兄弟姊妹做思想工作和救助政策宣傳;考慮到謝某某家庭的實際困難因素,按照相關救助政策為謝某某申請辦理了恢復戶籍等救助幫扶。在2021年12月的一天,謝某某的家人終于意識到親情的重要性,表示愿意接受謝某某回歸家庭,于是,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以“大愛四川·情滿救助”為主題的讓愛回家,這樣的事例對于市中區社會救助福利中心工作人員來說,只是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市中區社會救助福利中心一直秉承“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初心和使命,高度重視開展尋親服務,不斷創新思路,積極探索更有效的方式、方法,幫助受助人員尋找家人。特別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市中區社會救助福利中心始終堅持學史力行,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實踐活動,堅持用心、盡責做好服務,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心走實、見行見效。今年來,市中區社會救助福利中心成功幫助5名身份戶籍信息不清的救助人員返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