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做好穩就業、保就業工作,全力幫扶重點群體就業,積極探索基層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臺的建設工作,內江市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內江市就業110服務中心)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以信息化為支撐,在全國率先研發“就業110系統”,全面提升就業服務保障,推動就業服務“不打烊”,打造出了內江就業110就業創業服務品牌。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官微公布了關于表彰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優質服務窗口和優質服務先進個人的決定。內江市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內江市就業110服務中心)榜上有名,榮獲“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優質服務窗口”稱號。
2014年,經內江市人民政府同意,成立了內江市就業110服務中心,在全國率先研發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就業援助應用系統——“就業110系統”。“就業110”以“不挑不選,三個工作日推薦就業”為服務宗旨,旨在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和失業人員就業等重點人群,促進社會公平就業。
2020年11月,“內江就業110”作為全省唯一代表項目參加人社部就業服務主題展,榮獲全國二等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春賢、人社部部長張紀南點贊內江“就業110”。人民日報《“就業110”越多越好》、中國勞動保障報《找工作就打“就業110”》專題報道內江經驗做法,人社部就業司張瑩司長對“就業110”作出肯定性批示:四川省內江市利用信息技術打造就業110,創意新穎,做法務實,成效明顯,望及時總結提煉,積極借鑒推廣。2021年4月,內江市在全國基層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培訓班上介紹“就業110”經驗。
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針對就業援助中的五個大問題,探索建立了“五個一”的工作機制。一部熱線解決了怎么求助的問題,一支隊伍解決了誰來做的問題,一套軟件解決了怎么做的問題,一批政策解決了做什么的問題,一個共享解決了信息孤島問題。
開通了一部熱線電話。為方便就業困難人員找工作,內江市開通了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服務熱線“0832-2959110”。就業困難人員撥打熱線電話,接線員將人員信息采集錄入系統,通過身份比對確認后,啟動應急幫扶機制。
組建了一支服務隊伍。全市自上而下,依托各級人力資源市場和各級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組建了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聯動的“就業110”服務隊伍。內江市“就業110”調度指揮中心設在市本級,負責接件受理、分發任務、督查考核;各縣(市、區)分設“就業110”分中心,負責接收任務、核實情況、協調處理;各鄉鎮(街道)勞動保障所、村級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站負責上門服務、跟蹤落實、結果反饋。
研發出一套軟件系統。參照公安110指揮系統的運作模式,研發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應用系統。該系統實現了就業困難人員身份自動精準識別、任務自動分配、外部數據導入、空崗查詢、人崗匹配、數據統計、報表生成等功能。
制定了一套支持政策。在四川省人社廳就業扶貧“九條措施”的基礎上,內江結合“插花式”貧困的特點,創新制定就業扶貧“十條措施”。明確提出了建立“就業110”綠色通道,為全市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提供兜底就業幫扶。確保在3個工作日內,為貧困勞動力推薦不少于3個市場崗位,若推薦不成功,啟動兜底幫扶機制,開發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予以安置,每月補貼標準不低于300元。凡是通過就業“110”渠道安置建卡貧困勞動力就業的,均兌現企業吸納獎勵、職業介紹、社保補貼、崗位補貼、扶貧基地獎補等政策支持。
建立了一個信息共享機制。建立與扶貧移民部門信息交換機制,打通與內江公共招聘網的數據接口,將扶貧移民部門掌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六有”數據和全市就業崗位信息全部接入到“就業110”服務系統,實現了貧困戶身份信息精準確認、就業需求精準對接、人崗匹配精準到位、信息互聯互通、數據交換共享。(胡海銘 薛 靜 四川法制網 高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