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國強。少先隊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預備隊。為進一步豐富少先隊校外實踐平臺,提升少先隊社會參與融入度,結合社區地域性和社會性特點,經前期摸底和走訪調查,東坡區團委在蘇祠街道金龍社區先行先試,于5月22日建立眉山首個社區少工委——金龍社區少工委,并逐步摸索完善工作機制。
理順工作架構。建立“金龍社區少工委”,由社區第一副書記擔任社區少工委主任,由學校大隊輔導員擔任社區少工委常務副主任,轄區學校教師、社區干部、熱心人士、少先隊員代表、文化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等組成委員,并逐步吸納教育、民政、公安等人員參與。社區少工委接受社區“大黨委”直接領導和街道團工委的工作指導。
開展區域聯建。與轄區內東湖小學聯合共建“金龍社區少工委”,并在浣溪臺小區、盛世金龍小區分別建立小區少工委(少先隊俱樂部),形成“社區+學校+小區”的校外少先隊組織體系。通過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形成“社區主動搭臺、教育資源走出校園、少先隊和家長走出家門”的社會化工作運行模式,逐步在課余之外、校園之外,創造和豐富適合少年兒童特點和參與的社區活動內容。
完善運行機制。一是社區隊建納入社區“大黨建”工作范疇。在安排部署工作中,通盤考慮少先隊組織的融入和參與。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社區少工委會議,研究當季工作和活動重心,對社區少工委不能解決的及時上報解決。二是引入學校“扁平化”管理制度。金龍社區少工委已建立兩個小區少先隊員名冊檔案,將由小區少工委(少先隊俱樂部)協助負責按樓棟居住區域、興趣愛好等進行組別劃分,建立少先隊員趣緣小組、少先隊員家長業緣和趣緣小組。對條件成熟的建立少先隊大隊、中隊、小隊,讓少先隊員“亮身份”“建隊部”。同時,實行社區少工委委員聯系樓棟制度,與物管樓棟長一道共同做好少先隊員聯系服務工作。三是孵化培育小區能人和組織。發現和培育一批小區住戶中威望較高、組織能力較強、熱心公益的社會組織和企業負責人,邀請其在小區少先隊活動室試點“公益服務+低償合作服務”。并依托校外少先隊組織,逐步從“社區策劃、居民參與”向“社區支持、小區策劃、居民參與”,再向“居民主動策劃參與”轉變。四是建立評價激勵機制。每季度利用社區少工委工作例會,根據少工委委員策劃、組織、參與等履職情況,評選“當季服務明星”,并同等條件優先作為金龍正能量評選對象、優先享受社區鄰里中心公益服務。
常態開展服務。緊扣轄區少年兒童的需求,主要提供三大服務:一是建設青少年身邊的活動陣地。已建金龍社區“青少年之家”、浣溪臺小區“少先隊活動室”,擬建“社區少年宮”(心理輔導金龍站),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和小區文娛活動,并為青少年生活學習、情感心理提供咨詢和指導服務。每月至少開展一次主題活動。二是突出“雛鷹爭章”活動,擬設置“志愿章”“健體章”“文明章”等適合社區爭章的項目,鼓勵少先隊員校外爭章,培養一批具有領導能力的少先隊小領袖,優先參與全區紅領巾干部成長營。三是鼓勵并組織少先隊員力所能及參與垃圾分類、環境美化、愛湖護島等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提升小主人翁意識。(蔣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