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
全省基層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
政治能力建設專題研討班
開班
四川省大法官、大檢察官
分別為基層法檢兩長授課
9月10日,由省委組織部、省委政法委聯合組織的全省基層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政治能力建設專題研討班開班,省法院院長王樹江、省檢察院檢察長馮鍵作專題輔導,省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李世成出席開班儀式并講話。
據悉,本次研討班為期兩天,設置了《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及我省實施細則解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專題輔導、加強基層法檢干部隊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專題輔導、《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自學、交流發言等課程和學習研討環節。
強將手下無弱兵,打鐵還需自身硬。9月10日,在全省基層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政治能力建設專題研討班上,省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王樹江以《做充滿自信的法檢人》為題,深入淺出地講述了對法檢人自信的理解,探討了法檢人自信的根本源泉,分享了煉就自信法檢人的方法。
在王樹江看來,自信對法院和檢察院的領導而言十分重要,這種自信包括“你得確信自己的立場是堅定的、思路是清晰的、專業是精深的、作風是清正的”。王樹江還結合自己30多年的法官經歷,分享了煉成自信法檢人的方法,即思想觀念上,要樹牢現代法治意識;日常修煉上,要踐行八句箴言。自信樹立后,再用自信去凝結團隊的共信,去爭取當事人和社會大眾的公信。
如何理解
法檢人的自信?
“司法公正的實現,需要法官和檢察官借助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正確的司法裁判來構建。”王樹江表示,法檢人的自信是司法公正的基石,法官和檢察官需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并運用自己的能力把案件辦成“鐵案”,才能真正構建起司法公正的基礎。
在王樹江看來,法檢人的自信也是司法公信的起點。他表示,按照司法活動的運行軌跡,人民普遍認同“司法公信始于法官和檢察官的自信,強化于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共信,而止于社會公眾的公信”這一司法公信的邏輯演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萬丈高樓起于壘土。王樹江認為,法檢人的自信還是司法權威的起源。他表示,公正的司法過程和結果被公眾正向的感知后,才會形成命令被自覺服從的狀態,才會產生信任與尊重,才會有司法權威,而這一切都源自于自信的法官和檢察官公正辦理案件讓公眾倍感信服。
法檢人
自信的根本源泉是什么?
談起法檢人自信的源泉,王樹江表示,“愛我們的國家、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司法事業,這是中國法官和檢察官自信的根本源泉。”隨后,王樹江梳理了中國法治的發展脈絡,從“古代中國的禮法結合”到“近代中國的西學東漸”,再到“新中國的法治進程”。
王樹江認為,縱觀中國的法治,是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早在七國爭霸的時候,齊國比較早地采用了法家思想,齊桓公任用了管仲——法家鼻祖,荀子極大地推動了“稷下學宮”的發展。秦國推行商鞅變法,為一統天下奠定基礎,但“皆決于法”的結果是“二世而亡”。秦滅漢起后,作《九章律》,將“德主刑輔”作治國之道。而后,唐朝總結歷史上的經驗和教訓,作《唐律疏議》,其中確定的“禮法結合”成為中國影響世界的治國之道。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一,法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法治國家和法治體系。”王樹江表示,“法治體系”和前面講的“法律體系”相比,又上了一個層次,標志著我們進入了依法治國2.0版。
以古為鑒,可知興替。在對中國的法治進程作系統梳理后,王樹江表示,禮法結合,則國泰民安;法治衰微,則國運不濟、民生凋敝。法官、檢察官既要從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視角,對奉法強國作更深層的理解;也要從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維度,增進法治自信。
如何煉成
自信的法檢人?
在傳授了對法檢人自信的理解,探討了法檢人自信的根本源泉是什么后,王樹江還結合自己30多年的法官經歷,分享了煉成自信法檢人的方法,即思想觀念上,要樹牢現代法治意識;日常修煉上,要踐行八句箴言。
如何樹牢現代法治意識?王樹江總結了“一個習慣”“兩個要求”“四個原則”
“一個習慣”
就是養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習慣。
“兩個要求”
就是保障權利和限制權力,“利”指向的是私權,“力”指向的是公權。
“四個原則”
則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內人人自由、法律之外沒有民主、法律之上沒有權威。
“司法是實現‘法律之上沒有權威’的重要一環,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王樹江神情嚴肅地講道,法檢人的自信最終一定要升華為司法的權威。
如何踐行八句箴言?王樹江為八句箴言提煉了八個關鍵詞——熱愛、學習、實踐、寧靜、淡泊、清廉、孤獨、理性。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此前,王樹江已經分享了自信法檢人的源泉,即愛國家、愛民族、愛司法事業,此處,他又作了一點延伸,即法官檢察官要熱愛司法事業,要信仰法律,因為有信仰的法律人,必定是自信而有尊嚴的。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法檢人應該是法治的思考者和推動者,同時還是法律藝術的實踐者。”在王樹江看來,法官檢察官唯有不斷學習,才能有嫻熟的技藝、廣博的知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邏輯而在于經驗。”王樹江表示,法官和檢察官除了要學習,還要付諸實踐、終身躬行。用實踐賦予理論生命,以理論讓實踐融入靈魂,進而煉就“有靈魂的生命”。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心境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能厚積薄發、有所作為。”王樹江解釋說,法官和檢察官的寧靜不是要隔離公眾、遠離現實,而是要遠離紅塵的喧囂與浮躁,遠離俗世的齷齪與骯臟,不受外在滋擾而堅守初生本色、秉持入職初心、保持那份內心的寧靜。
名如柔浪拍堤岸,利似清風拂山崗。在王樹江看來,淡泊是一種境界、一種修養,不追逐名利,才能志趣高潔。他認為,淡泊的法官和檢察官不誘于譽、不迷于色、不恐于誹、不懼于嚇,心中裝著公平正義,筆下斷著是非曲直。
胸中有志乾坤大,心底無私天地寬。王樹江表示,法官檢察官是在明鏡之下扶危濟困、貪賄風中清廉自守,不僅要行高于人,在眾口毀譽中風標獨立、志高行遠,也要權集于身,在威壓利誘下心如止水、堅守家園。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在王樹江看來,孤獨不僅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力量,法官檢察官耐得住孤獨,才可在誘惑面前大義凜然,才可在威壓之下義無反顧。
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司法理性是以事實、證據為對象,在懷疑與否定的基礎上快速準確實現確信的能力。”王樹江表示,處理案件所需要的人工理性要求法官和檢察官必須有冷靜的態度、全面的認識、詳細的分析、精準的判斷、充滿自信與勇氣的最終裁決。
從歷史講到現實,從國家講到個人,從理念講到實踐。在兩個小時的授課里,臺下的學員們聚精會神地傾聽,認真做著筆記。
“希望大家對法治中國和法治意識有一個既宏觀又微觀的把握,同時能在此基礎上,不斷將‘熱愛、學習、實踐、寧靜、淡泊、清廉、孤獨、理性’融為一體、自我修煉,并最終實現政治能力的提升,可以在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新局勢、新常態、新問題時,做一個‘敢于斗爭、勇于斗爭、善于斗爭’的‘領軍人’。”授課最后,王樹江向學員們提出希望,作出鼓勵。
9月10日下午,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馮鍵在省委組織部、省委政法委組織開辦的全省基層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政治能力建設專題研討班上以《正確把握當前形勢 切實做好檢察工作》為主題授課,亮點紛呈。

馮鍵從分析新形勢下檢察機關的監督重點切入,以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當前的檢察工作為題,詳細講解了學習貫徹落實民法典、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清倉見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質效提升、強化未成年人檢察力度等多項具體工作,為參會法官、檢察官進一步提升政治能力、業務素養提供了指引。
正確把握新形勢
服務保障社會經濟發展大局
“今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馮鍵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對檢察機關服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帶來更多挑戰。當前,檢察工作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針對性和效果有待進一步增強,我們要努力把被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進一步加大監督力度,增強監督效果,促進“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
馮鍵強調,在新格局下檢察機關要正確把握好形勢,“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把服務“六穩”“六保”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摒棄單純重懲治、重打擊的舊觀念,落實“少捕”“少押”“慎訴”的司法理念;把矛盾化解工作貫穿辦案始終,用足用好調解和解、釋法說理、認罪認罰從寬等司法政策工具,促進矛盾糾紛化解。
馮鍵同時要求,檢察機關要更加主動服務轉型創新發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積極營造寬容創新失敗、鼓勵創新發展、保護創新成果的司法環境;更加主動參與社會治理,采取更加務實的舉措適應新的形勢需要,滿足人民群眾更高要求。
民法典提出新要求
立足“四大檢察”發展
“當前,正是民法典實施前的重要窗口期。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對新時代檢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檢察機關如何立足‘四大檢察’和‘十大業務’深入貫徹實施好民法典,是我們要抓緊思考謀劃的工作。”馮鍵強調,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絕不僅僅是民事檢察部門的事,更是各檢察業務條線共同的政治責任和法律責任。
馮鍵要求,刑事檢察要轉變工作理念,強化權利保障。檢察官“既要做犯罪的追訴者,也要做無辜的保護者”,有罪的、無罪的,都要認真做好把關工作,堅守客觀公正,嚴防冤假錯案。民事檢察要以民法典實施為契機,在轉變監督理念、提升監督品質、優化監督環境三個方面重點著力,通過法治手段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馮鍵要求,要突出民法典參照作用,推動行政檢察有效做實。檢察機關要推動行政機關依法履行保護公民、組織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依法糾正違法行政行為,推進與民事爭議交叉的行政爭議的實質性化解。同時發揮民法典引領作用,激發公益訴訟檢察動能,深入推進法定領域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
掃黑除惡清倉見底
依法嚴懲犯罪助推長效常治
馮鍵在授課中表示,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四川檢察機關積極履行職能,依法嚴懲黑惡犯罪、嚴格做好統一把關、積極助推長效常治,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成效。
馮鍵要求,下一步,檢察機關要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確保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圓滿清倉見底。落實實質性介入偵查要求,通過實質性介入偵查提升辦案質效。加快審查起訴節奏,確保按期完成辦案任務。
對尚未清結的重大黑惡案件,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堅持依法規范辦案,嚴格落實省、市兩級檢察院統一把關責任。完善參與社會治理機制,緊扣機制建設年主題主線,圍繞中政委確立的10大行業領域突出問題,持續開展黑惡案件“每案必建議”專項活動,積極參與整頓,努力擴大專項斗爭成效。
認罪認罰提質升效
提高司法效率合理配置資源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馮鍵表示,這項制度的重大意義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這項制度,能夠引導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罪行,進而在及時有效懲治犯罪的同時,進一步減少和化解社會矛盾;另一方面,實現“繁案精辦、簡案快辦”,在確保公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司法效率,科學合理配置司法資源。
馮鍵指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運行讓訴訟效率顯著提高、共同犯罪等更易突破、社會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因此,檢察機關要把認罪認罰貫穿訴訟全過程,充分發揮捕訴一體優勢,進一步擴大適用范圍。辦案人員要圍繞“精準”這一目標,加強量刑的學習研究、發揮大數據智能輔助系統的作用、認真采納律師對量刑建議的合理意見,進一步提高量刑建議的能力和水平。嚴格把控廉政風險,努力使各種風險化解在萌芽狀態,防止檢察官被“圍獵”,確保檢察權廉潔公正規范運行。
強化未檢工作力度
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當前,涉未成年人案件多發頻發,屢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馮鍵強調,檢察機關是唯一參與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全過程的政法機關,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重點抓好相關工作。
一是要全力遏制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發生態勢,充分發揮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的職能作用,督促有關部門、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的各類組織及其從業人員嚴格履行報告義務,及時有效懲治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二是努力構建與專門學校的工作銜接機制,確保符合條件的未成年人能夠及時進入專門學校接受矯治。同時,要參與專門學校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監督保障在校學生的合法權益,助推專門學校進一步發揮獨特的教育矯治作用。
三是積極推動未成年人保護社會治理現代化,要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對有關部門怠于履職,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依法通過檢察建議、公益訴訟等方式開展法律監督,進一步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作,共同構建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社會支持體系。
四是要深入開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常態化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充分建好、用好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
履行法律監督職能
建立健全制約監督體系
馮鍵指出,檢察機關作為黨絕對領導下的司法機關、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在執法司法監督中肩負雙重責任。要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確保執法司法公平公正。
馮鍵強調,要進一步強化檢察監督職能,落實好中央改革部署,聚焦法律監督主責主業,在監督中有針對性地補短板、強弱項,提高法律監督的質量、效率和效果。是要加強對公安、法院、司法行政機關和國家安全部門的法律監督,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犯罪案件依法開展立案偵查。
馮鍵強調,要進一步加強檢察機關自身制約監督。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完善內部制約監督機制、接受社會監督機制。要建立健全對捕訴一體、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等檢察權運行的監督制約機制,保障檢察官依法獨立履行職責,推動檢察官嚴格規范公正司法。
加強領導班子建設
建立人才儲備提升綜合素能
馮鍵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此背景之下,各級檢察院領導班子特別是檢察長必須要有更高的政治站位,主動強化政治機關意識,切實認識到肩負的重大責任,政治上要更加敏銳,工作上要勇于擔當,作風上要更加務實。
馮鍵強調,全省檢察機關要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要著力提高政治能力,加強政治歷練和實踐鍛煉,切實做到講業務必講政治、抓業務必強政治、選干部必重政治。同時持續優化班子配備,各級檢察院黨組主要負責同志作為第一責任人,要把選干部、配班子作為重要政治責任,主動向地方黨委匯報,協助配合做好工作。
馮鍵要求,要切實提升領導能力,注重綜合素能的提升。聚焦中心工作,聚焦“本領恐慌、能力短板”,聚焦防范化解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重大風險,提高綜合素能。同時大力發現培養優秀年輕干部。各級檢察院要建立優秀人才庫,做好優秀人才戰略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