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2020年依法治市新聞發布會于10月29日召開,會上,巴州區介紹了在推動依法治區工作中探索出的新思路好點子。
巴州區針對城市擴容帶來的流動人口增多、矛盾糾紛頻發、服務需求多元等新問題,在宕梁街道紅巖社區探索實踐區域化黨建、網格化管理、扁平化服務“三化”工作模式,破解社區治理難題。
建立“區域化”黨建體系,增強社區黨組織統籌能力
構建“1+3+N”社區黨組織架構。根據社區黨員超100 人實際,將原紅巖社區黨總支調整為黨委(稱作“1”);創新建立“三緣”(地緣、業緣、趣緣)特色黨支部,形成網格黨支部、物業黨支部、離退休黨支部(稱作“3”);在志愿服務、聯合執法、樓棟管理組織等 6 類“單元”中建立 26個黨小組(稱作“N”),使黨的組織延伸到社區各個角落。探索實行社區“大黨委”制度。在不改變黨員隸屬關系、不占黨組織職數的原則下,通過與轄區各單位黨組織協商,街道黨委把 4 個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直接任命為社區黨委兼職委員,把社區黨組織建設成為駐區單位共同的黨組織。三是開展共駐共建雙向服務互動。社區黨委與駐區單位簽訂共建協議,承諾認領年度雙向服務事項 150 余項,推動黨建活動聯動開展、民生工作聯動服務、安全穩定聯動維護。
做實“網格化”管理系統,提升社區精細化治理水平
優化社區治理單元。按照“不重疊交叉、小區和企事業單位自成網格”的原則,將社區劃分為 23 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 1 名網格員,由社區干部、退休教師、物業管理人員等擔任,充分整合社區相關經費用于提高網格員基本報酬。組建消防、調解、普法、治安巡邏等志愿服務隊伍參與網格管理,形成一個網格員“吹哨”、多支服務隊伍報到的“1+N”網格力量配備。健全快速響應機制。在每個網格設置信息宣傳欄,將網格員姓名、責任范圍、網格動態等向社會公布。為每個網格員配備民情日志和社區 E 通,每天對轄區特殊人群、重點場所、重點單位及民生訴求等情況進行錄入,及時上傳到社區服務工作站。實行“每日一匯息、每周一研判”民情動態管理制度,涉及區級部門的,由區監管指揮中心通過電子政務外網分流督辦;遇到重大緊急事項,網格員直接上報區監管指揮中心。構建群防群治體系。組織網格員、志愿者、警務室民警等力量,在轄區開展“每周三查(對轄區人口變動、特殊人群有無異常、有無緊急突發事件進行走訪推查)、每日雙巡(對轄區消防安全隱患、環境衛生督查巡查)”工作。
打造“扁平化”服務平臺,推動零距離聯系服務群眾
打造“親民式”服務陣地。采取財政劃撥、黨費支持、街道社區籌措等方式,投入 50 余萬元將社區活動陣地改造為黨群服務中心,增設民生事務辦理、文體活動等便民服務功能。推進去行政化,社區不設辦公室,在服務大廳開放式集中辦公,把騰空的辦公室等改建為黨員活動室、文體活動區等功能區。推進去復雜化,清理各類上墻標識標牌,僅在黨員活動室保留黨委主要職責、黨委議事規則等 3 個上墻牌板;在便民服務大廳保留黨群服務中心管理制度、居務監督委員會工作職責等 4個上墻牌板;對外只懸掛黨群服務中心、社區黨委、社區居委會銘牌。實行“一站式”便民服務。按照社區扁平化管理要求,撤銷宕梁街道辦事處所有服務職能,將人員、經費、責任等全部下放到社區。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組建一站式服務大廳,將服務時間延長到早上 7:00 至晚上 8:00。全面清退不在社區公共服務范圍內的工作事項,社區辦理服務內容由原來59 項清理規范到 50 項。對屬于有關部門完成的行政性任務,確需社區協助的,按照“權隨事轉、人隨事轉、費隨事轉”原則,根據工作量大小,提供必要的工作經費和工作條件。創建“組團式”服務品牌。社區黨委全面收集轄區內能夠為居民提供服務的商家信息,打造“紅巖社區專用 Logo+便民服務店”服務聯合體,以職業介紹、房屋租賃、家政服務等為拓展服務內容,通過錯時、預約、上門服務等方式,對社區普通居民、困難群體、特困群眾分別提供有償、半價、免費服務。目前,服務聯合體已累計為轄區居民提供超 3 萬余次的服務。
下一步,巴州區還將繼續探索更多適宜本區域治理和發展的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