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恩陽區堅持“抓法治保障發展,抓發展促進和諧”的工作思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積極探索基層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機制,著力形成一套以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為理念,以受理層級化、實施程序化、支撐專業化、參與多元化“四化”體系為依托,以訴、議、評、和、宣、訪“六步”操作為程序的“矛盾糾紛群眾評議眾口調解法”,通過“土辦法”“土經驗”,成功化解老難信訪案件 87件、普通信訪案件 205 件,化解成功率達 98.5%以上。矛盾糾紛“眾口調”2017 年被命名為四川省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優秀創新項目,推薦入選 2018 年《四川法治藍皮書》,典型案例入選“第二屆中國美麗鄉村論壇暨第五屆村鎮論壇”2017 年農村基層治理“十佳案例”。
打牢調前基礎,上好群眾調解課
掌握事實到群眾中去。接到群眾訴求后,到一線走訪知情人和有關單位,對反映問題逐條核實,對相關證據鎖定掌握,了解當事人性格習俗和心理預期,找準事實來龍去脈和爭議焦點所在,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化解辦法從群眾中來。充分發揮新鄉賢這一群體作用,在鄉鎮(街道)、村(社區)組建老年干部協會(分會)111 個、議事堂 35 個,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用群眾智慧、群眾力量解決群眾問題。調解方案由群眾確定。堅持民主、公開、自愿的原則,由當事人選擇調解員或調解組,邀請群眾信任的親朋好友、街坊鄰居參與,消除對立情緒。對一些爭議較大、情況復雜的糾紛,由參與人共同制定調解方案、調解提綱。
下足調中功夫,上好道德評議課
群眾發聲,述清事實緣由。采取當事人充分陳述訴求,偏離事實、偏離主題由群眾及時予以糾正,事實模糊不清由旁人補充,證據依據由各方亮明的方式,讓事情脈絡逐漸清晰、事實真相浮出水面。大家評議,亮明觀點看法。在調解員的引導下,參與群眾從人情事理法理角度,發表各自意見看法,對過錯方開展批評教育。調解員或調解組綜合群眾意見,依據政策法律規定,提出調解建議,交群眾討論。眾人促和,實現止紛息爭。立足“事要解決”,與當事人算時間賬、對比賬、金錢賬、情感賬,在眾人勸導下,促進當事人轉變思想、放棄執念,主動接受調解建議,現場簽訂協議,握手言和。
注重調后跟進,上好法治提升課
依法履約抓執行。能當場履行的,乘熱打鐵,促成雙方握手言和;一時不能履行的,明確履行時限,由村民監督委員會或首席調解員監督執行。探索建立“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綠色通道”,賦予協議司法強制力。對拒不履約的,開展法律援助,引導進入司法渠道解決。跟蹤回訪固成效。組織“出氣說事會”,對當事人進行心理疏導幫扶,著力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落實兜底扶貧、低保、困難救助等政策,主動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對村支“兩委”存在過錯的,加強軟弱渙散等專項整治,建強班子、建章立制。案例教育強宣傳。編印矛盾糾紛“眾口調”典型案例 5期 45000 余冊,通過巡回調解、巡回法庭等形式,以案釋法,用群眾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針對基層群眾法律知識薄弱領域和環節,通過“村村通”、法治宣傳欄、院壩宣講會、法治文化“大篷車”等,加強宣傳宣講,讓法律知識進村社、進院戶、進人心,讓法治素養見行動、見習慣、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