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內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春雷行動2021”暨冷鏈物流疫情防控執法行動新聞發布舉行,自內江市“春雷行動2021”暨冷鏈物流疫情防控執法行動啟動以來,以“防疫治亂保安全·提質穩增促發展”為主題,以“冷鏈食品疫情防控”為中心,以“知識產權‘護航’”“長江禁捕 打非斷鏈”“特種設備安全排險除患”“打擊農村假冒偽劣食品”“疫情防控用藥械質量安全”為重點,以“節日消費品質量安全”為特色,多向施力打好監管執法“沖鋒戰”,獲得市委主要領導肯定性批示,此項行動成績斐然。
截止目前,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共出動執法人員15525人次,檢查各類市場主體10119個,檢查學校食堂1052個,發布消費警示154條,開展行政指導(行政約談)62次,通過各類媒體發布宣傳信息467余條,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722次,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7.87萬元。立案查處違法案件1850件,其中:查處知識產權相關案件83件,“長江禁捕”相關案件46件,特種設備安全相關案件62件,農村假冒偽劣食品相關案件797件,疫情防控用藥械質量安全相關案件222件,銷售不合格商品等其他案件640件;查處商業賄賂系列案件6件,共處罰沒款200余萬元;省市場監管局掛牌督辦案件1件,移送公安機關立案調查7件。
狠抓疫情防控,科學做好常態監管
冷鏈食品閉環監管。一是集中監管倉有序運行。印發《內江市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通用工作細則》、《內江市(主城區)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工作細則》,明確集中監管倉功能布局、預防消毒、日常管理、入倉原則、操作流程等具體事項,形成工作閉環。二是加強本地冷庫監管。印發《內江市冷庫庫長制實施細則》,制定冷鏈食品疫情檢查要點表,全市425家冷庫主體建立“屬地庫長全面負責,行業庫長、企業庫長分工負責”的三位一體管理責任制,進一步壓緊壓實庫長責任。三是嚴守進口冷鏈食品檢驗關。持續開展進口冷鏈食品從業人員、外環境和貨物“應檢盡檢、應接盡接、應消盡消”。查處某食品有限公司無法提供海關檢疫證明等合法材料凍雞腳案,涉案物品5.5噸,罰沒16.5萬元。
郭鵬局長在疫苗專用冷藏庫查驗溫控情況
檢查組在核查疫苗相關信息
疫情防控用藥械安全穩定。組織召開衛健委、疾控中心、市公安等四部門疫苗監管聯席會議,明確職權劃分,成立疫苗監管工作小組,建立健全評估工作跨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印發《內江市疫苗監管質量管理體系質量管理手冊》,在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全面推廣應用疫苗NRA建設標準及評估標準。查處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未按要求貯存核酸檢測試劑案,罰沒1.6萬元。
保護生態安全,斬斷非法利益鏈條
“長江禁捕、打非斷鏈”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保護長江流域生態安全的重要舉措。我局利用“大數據+自主監測”手段,持續加大對水產品加工經營、網絡交易、廣告宣傳等環節的監管力度。一是創新監管手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建立專項監測模型,歸集長江禁漁相關網絡數據6600余條,以本地電商平臺、自建網站、網店等網絡經營主體為主要監測對象,研討、設置搜索關鍵詞57條,積極探索微信公眾號、生鮮App、直播等移動端監測,將自動監測與人工研判有機結合,實現網監智慧監管。二是拓展監管思維。在全省市場監管系統率先提出并清理網絡第三方平臺違禁詞匯。針對“百度、高德地圖、滴滴出行、大眾點評”等多款App軟件中出現“野生魚、河魚”等違禁詞匯,函告相關主管部門,商請協助處理上述地理信息中違禁詞匯。全市監測電商平臺1775個次;監測廣告2033條次;督促下架(刪除、屏蔽)非法交易信息22條;整改規范店招、菜單、標識標簽468個次,口頭責令改正1625戶,書面責令改正的153戶,查處違法案件46件。查處某農家菜園以野生河魚為噱頭銷售養殖魚的虛假宣傳案,涉案金額10.3萬元,處罰款2萬元。
服務發展大局,穩定經濟市場秩序
重拳整治侵權假冒行為,最大限度地發揮知識產權對內激勵創新、對外促進開放的重要作用。一是集中攻堅突破一批典型案件。緊緊抓住線索摸排、依法打擊、宣傳發動等關鍵環節,集中攻堅大案要案,在短期內迅速查辦一批有影響力的典型大案要案。全市查辦知識產權案件83件,其中,萬元以上大要案件14件。二是建立“1+1+5”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即:組建1個知識產權服務中心,成立1個縣(區)知識產權保護指導中心,成立5個基層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服務指導站,加強源頭管控和知識產權保護。三是加強涉外知識產權保護。開展“蘋果”、“阿迪達斯”、“耐克”等有涉外商標執法保護,嚴厲打擊侵犯涉外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查處某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涉嫌制造侵犯瀘州老窖商標專用權玻璃酒瓶案,涉及生產加工的“定制老酒”玻璃瓶3萬余個,由省市場監管局局掛牌督辦,罰沒款12萬余元。
守護民生安全,狠抓質量安全監管
認真排查特種設備安全隱患。不斷完善互聯網+監管的信息化手段,著力防范化解特種設備安全生產重大風險。一是統一一個數據庫。依托內江市特種設備管理服務平臺,把全市系統的特種設備行政許可、檢驗檢測、動態監管等數據信息歸集到一個數據庫,為執法行動提供準確的動態信息。二是抓住兩個重點環節。強化特種設備安裝和使用環節監管,密切追蹤特種設備安裝工作維修告知、超期未檢預警等動態信息,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三是打擊三種違法行為。嚴厲打擊使用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特種設備、安全隱患不按期整改和安全管理不到位等三種違法違規行為,及時消除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各類問題線索104條,及時追蹤企業的問題隱患整改情況,查處違法違規案件62件。查處某天然氣公司未經許可安裝特種設備案,處罰款12萬元;查處某小區使用檢驗未合格電梯案,處罰款10萬元。
嚴厲打擊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探索建立政府、行業、社會三者相結合的“評價體系+信用獎懲”機制。查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案件797件,其中:查處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案件12件,查處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案件72件,查處生產經營過期食品案件210件,查處生產經營宣傳特殊功能的普通食品案件4件,查處生產經營“三無”食品14件,查處生產經營劣質食品33件,查處其他假冒偽劣相關案件485件。查處某食品經營部未取得許可從事預包裝食品分裝案,處罰款15.97萬元。
全市市場監管系統下一步將持續、科學、有效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市場監管各項工作,進一步發揮市場監管在優化營商環境、服務經濟發展、守護民生安全等方面的職能作用,確保中央、省、市有關決策部署得到全面貫徹落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川法制網 高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