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瀘法麒麟·開學法治課 ,4000師生齊聽課

        來源:江陽區人民法院 作者: 彭霄霄  徐紅霞 發布時間:2025-02-26 09:29:17

        為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新學期伊始,“瀘法麒麟”志愿服務隊江陽分隊走進實驗小學城西學校,開展“送法進校園”法治宣講活動,為全校4000余名師生送上干貨滿滿的“法治知識套餐”。

        普法現場

        1740533380680.png

        在全校朝會上,學校法治副校長、“瀘法麒麟”普法志愿者彭霄霄通過以案說法、圖文并茂、有獎問答等形式,對“校園欺凌”作專題宣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師生們介紹了校園欺凌是什么、校園欺凌的常見種類、以及如何預防和應對等內容,加深大家對拒絕校園欺凌的理解和認識,鼓勵同學們積極學習法律知識,利用法律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1740533406163.png

        法治課后,同學們一齊宣誓,共同對校園欺凌說“不”!

        1740533441381.png

        認識“校園欺凌”

        學生遭遇校園欺凌怎么辦?

        1740533463816.png

        1740533504656.png

        1.保持鎮定。

        2.求救,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異常動作引起周圍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試著通過警示性的語言擊退對方,或者通過有策略的談話和借助環境來使自己擺脫困境。但是不要去激怒對方。

        4.在學校不主動與同學發生沖突,一旦發生及時找老師解決。

        5.不管遭遇了怎樣的恐嚇,都要告訴家長,不要自己承受身體和心理上的創傷。


        孩子遭遇欺凌,家長該怎么做?


        1.教會孩子自尊自愛和自我保護。

        有些家長平時要求孩子一味順從,打壓孩子的自尊,這樣容易導致孩子在學校成為被欺負的對象,如果事態超出孩子的應對能力,家長應采取行動,與學校和老師進行溝通。

        2.鼓勵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際關系。

        孤僻、不合群、人際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校園欺凌。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際關系能力,這對校園欺凌的影響能產生緩沖作用。

        3.冷靜,最重要的是孩子。

        當孩子講述欺凌發生的情形時,請保持冷靜,很好地傾聽并作出回應,讓孩子知道這個情況是完全可以控制的。無論發生什么樣的事情,父母都會站在他這一邊,支持他。

        4.共情,先別追問過多細節。

        不要一味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學計較,這可能讓孩子誤以為遭受欺凌是因為自身的問題,讓他陷入更深的痛苦與自責。對孩子表達共情,向孩子傳遞這樣的信號:他所描述的事情并不是成長過程中的“常態”,你對于他所遭受的對待非常痛心。

        5.接納,父母絕不拋棄你。

        孩子遭受欺凌后容易出現極端情緒,如對于人際關系異常抗拒,不愿意上學等,這個時候家長要寬容對待,因為孩子可能處于應激狀態,不要對他產生二度傷害。

        6.安撫,先平復孩子的情緒。

        孩子在極度沒有安全感時更看重別人的關心,越早把情緒處理好,對孩子的傷害和日后的影響才能越小,這比起解決事情本身更重要。

        7.感謝,你肯將事情講出來,很勇敢。

        告訴孩子很感謝他有勇氣告訴你這件事,同時向他說明,只有他愿意談到這個事情,爸媽才有機會可以幫助他。比較有效的一種表達方式是:我知道你需要很大勇氣告訴我這些,盡管這么艱難,你卻依然愿意告訴我,謝謝你的信任。

        發生校園欺凌,學校該怎么做?


        1.及時救助:對于校園欺凌受害者,應立即組織醫療救助、心理干預、司法協助等。

        2.快速反應:要及時關注學生動態,合理處置欺凌事件。對校園欺凌的加害者,要通報其家長,給予嚴肅批評教育,絕不姑息,并按相關法律法規報告相關部門及時依法處理,積極配合調查。

        3.保護隱私:在處置過程中,要從受害人角度出發,多關注受害孩子、家長的利益,保護未成年人隱私,客觀回應社會關切。

        校園是孕育夢想的地方,而不是滋生暴力的土壤。讓我們從今天起,用法律守護底線,用善意傳遞力量,共同對校園欺凌說“不”!

        拒絕欺凌,尊重生命;法治同行,青春無悔。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水县| 平顶山市| 洪泽县| 平安县| 会泽县| 达州市| 新蔡县| 房产| 新建县| 洛隆县| 交口县| 宿州市| 天全县| 平塘县| 吉首市| 恩施市| 韶关市| 通许县| 洪湖市| 太仆寺旗| 通化市| 安新县| 玉屏| 海南省| 木兰县| 安多县| 东莞市| 台安县| 蓝田县| 集贤县| 丹凤县| 葫芦岛市| 和龙市| 宜君县| 鄂托克前旗| 尉犁县| 大连市| 木兰县| 宜丰县| 商城县| 保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