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橫斷山脈的褶皺深處,美人谷·丹巴靜臥于群峰懷抱。湍急的大渡河切割出雄渾的“五條溝谷”,如同大地堅韌的脈絡,也勾勒出司法跋涉的崎嶇軌跡。丹巴縣人民法院“美人谷天平護家先鋒” 服務隊深植地域文化沃土,裹挾著民族特色的芬芳,通過創新司法范式,讓黨建與司法如并蒂之花綻放,在嘉絨大地上鋪展一幅司法為民的瑰麗長卷。
“美人谷天平護家先鋒” 服務隊下設五個精干的黨小組,如星火散落溝谷,他們將“社區點單、支部下單、法官接單”的黨建三單工作法融入高原血脈,用腳步丈量司法為民的廣度與深度,讓公平正義的根系在每一寸需要滋養的土地上頑強生長。
“三單”連心橋
需求在指尖 回應在腳下
“社區點單、支部下單、法官接單”——這看似簡單的十二字黨建工作法,構筑起黨群司法無縫銜接的連心橋。
當春耕的犁鏵翻開蘇醒的土地,法官的身影也同步出現在田壟鄉野。他們俯身傾聽的不只是農事安排,更是家長里短中潛藏的摩擦。一起因邊界爭議引發的鄰里積怨,如同盤根錯節的荊棘,纏繞著鄰里情誼。村民扎西不再沉默,鄭重地填下那份“社區點單表”,訴求沿著“支部下單”的脈絡,迅速流轉至黨員法官的案頭。翌日清晨,承辦法官便帶領組員,背負沉甸甸的國徽卷宗,踏著濕潤的泥土小路,叩開了扎西的家門。爐火映照下,法官們耐心傾聽雙方積怨,引經據典、條分縷析地進行調解。最終,高原正午的陽光穿透木窗,灑在終于釋然相握的兩雙手上。
社區“點”出的急難愁盼,支部精準“下”達任務清單,法官聞令“接”單而動。黨的組織力瞬間轉化為解紛的敏捷行動力,一份份飽含誠意的和解協議,是點單機制在田野鄉間最溫情的落地回響。
五谷法聲傳
審判到云端 普法入人心
丹巴的溝谷是天然的巡回路線圖,更是法治聲音的天然擴音器。
仲夏五月,海拔四千米的蟲草山上,寒風依然刺骨。蟲草采挖季的帳篷營地如同散落的星辰。黨員法官攀上高海拔營地,展開藏漢雙語普法畫卷,為農牧民講解《民法典》中關于合同訂立、山林保護的法律要點。結合近年來的蟲草交易詐騙案例,手把手指導群眾識別風險。“大家在進行蟲草交易時,一定要簽書面協議,轉定金必須按手印!"“挖蟲草要記得隨挖隨填,綠水青山才是長遠的金蟲草。”——這些樸素而關鍵的叮嚀,伴著酥油茶的濃香,驅散著交易欺詐的陰霾。
不遠處,一場關于電信網絡詐騙案的巡回審判在藍天白云下開庭。莊嚴的法徽高懸于簡易支架,被告在凜冽的高原牧場上直面莊嚴的判決。法槌落下,敲響的不只是懲戒的警鐘,更是對雪山腳下每一份辛勤收獲的法治守護。
家事春風化
判后情不散 法外暖常在
在美人谷這片氤氳著人間煙火的土地上,家事糾紛如同細密的絲線,纏繞著眾多家庭。“美人谷天平護家先鋒”團隊勇挑重擔,直面縣域內存量大的家事矛盾,以柔情穿透法理,讓司法關懷如春風化雨。
離婚案件,摒棄冰冷裁判。所有家事案件,首先引導進入溫馨的家事調解室。這里,法官巧妙借力鄉賢在地方的崇高威望和熟稔社情民意的獨特優勢,共同梳理家長里短。鄉音鄉情架起信任橋梁,大量潛在矛盾在進入訴訟程序前便得以化解于無形,為家庭保留一份和氣。
巧解“高原財富”困局。在處理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難題時,面對牦牛群、蟲草等“高原財富”,法官既尊重民族習慣與高原生產生活方式,又嚴格依據法律精神,通過鄉賢調解、專業評估等方式,以群眾看得懂、信得過的方法,讓“共同財產”在陽光下各歸其所,化解糾紛的同時守護了生計之本。
案結情未了,回訪的腳步延伸至偏遠村寨。法官們建立定期回訪機制,尤其對離婚、贍養等案件的困難當事人(特別是婦女兒童),聯合民政、婦聯、鄉鎮等部門,主動送法上門、問需于民。回訪不僅是了解裁判履行情況,更是提供法律援助、困難救助等實實在在的幫扶,織密社會保障網,讓司法關懷穿透冰冷的裁判文書,化作支撐生活的暖陽。同時,法官在回訪中進行深層次的釋法說理,巧妙融入嘉絨關于家庭和睦、尊老愛幼的經典典故,用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價值觀,增強當事人對判決的理解與內心認同,真正實現“事了人和”。
日月流轉,星辰閃耀。“美人谷天平護家先鋒”黨小組的旗幟沿著東女國故道在巡回路上飄揚,黨徽與法徽在司法服務中交相輝映。展望未來,丹巴縣人民法院將繼續以黨建為引領,牢記“護航美人谷和諧發展” 的職責使命,秉持 “黨建鑄魂、司法為民” 理念,將黨的溫暖與法治的力量,精準滴灌至社會治理的末梢;將紛爭圓滿化解于古碉巍峨的剪影下、雪域高原的晨昏流轉中;將司法為民的答卷,展現在群眾舒展的笑臉上,鐫刻在美人谷的祥和寧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