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下班了。”2月3日晚6點,張詩晨照例向母親杜紅梅報平安。然而此時,杜紅梅哪里還有時間看手機,院里剛剛收治了2例疑似病例,她又一頭扎進了救治工作中。
(站立左一為張詩晨)
張詩晨是東坡區法院的一名90后法官助理,就職于眉山市人民醫院感染科的杜紅梅是她的母親。為抗擊新型肺炎疫情,兩代人成了同一“戰線”上的“戰友”,共同戰斗在防控一線。
“我年輕,讓我上!”東坡區法院發布成立青年突擊隊的倡議后,張詩晨第一時間報名“應戰”,自愿取消春節休假,積極參與到法院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得知法院要協助包保社區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的穩控服務工作后,張詩晨又立即與相關領導聯系,請求與中層領導干部一同前往抗疫前線。
“上午9:00,和醫護人員上門測量體溫,無異常;上午10:00,對進出隔離對象所住小區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對進出車輛進行消毒、對未佩戴口罩人員予以勸回;下午2:00,再次上門測量體溫,送去慰問物資,重申居家隔離觀察相關規定,無異常;下午4:00,前往8戶無法取得聯系的住戶門前張貼公告;下午6:00,外出購買觀察對象所需藥品并送到其家中,與社區網格員交接完畢。”這是張詩晨2月2日一天的隔離觀察日志,此后的每一天,也是像這樣緊張而又有序地忙碌著。面對嚴峻的疫情,她不是不怕,她沖鋒在前,是因為她一直記得母親說過的話:“作為醫護工作者,一旦遇到危險必須站在患者前面,沒有躲起來的道理。”張詩晨認為,作為一名司法工作者,在國難面前更不能退縮,要把為人民服務這項宗旨堅守到底。
“一定做好防護措施,咱娘倆兒并肩作戰。”張詩晨的母親杜紅梅每日上班之前都和她互相叮囑和鼓勵。眉山市人民醫院承擔了眉山所有疑似病例的救治工作,而在感染科工作,意味著更大的風險和更重的擔子。從1月22日開始,杜紅梅就和她科室的所有同事輪值在崗,擔負著護理疑似患者的重任。每日和疑似病例接觸,她們時刻緊繃著一根防護安全的紅線;由于防護物資緊張,她還要對資源的使用做到心中有數;為了穩定病人的情緒,常常在護理的同時要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導。日復一日,繁重的工作和緊張的情緒沒有壓垮她們,“做好手頭的工作,疫情總會過去!”感染科的所有同事每天都在相互鼓勵。
“媽媽每天下班回家時,臉上都是摘下面罩后車轍一般深深的壓痕,眼睛里布滿了血絲。”張詩晨體恤母親,下班回家后都會主動承擔起所有的家務。然而張詩晨的工作還沒有結束,夜深時分,她還要開始法庭筆錄的整理工作。“下周還要開庭,疫情面前,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這事兒同樣耽誤不得。”
政法干警和醫院護士的組合,本就比更多的家庭承擔和付出更多,她們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奮戰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用自己的付出和奉獻詮釋著愛與責任。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還有許多個這樣的她和她們,正一起走向最后的勝利,讓我們一起靜待春暖花開時!(唐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