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技不過關,少走云貴川,一不小心就干翻”抖音上的網民喜歡這個配音發布交通事故視頻。這也說的是西南山區公路難行,得謹慎駕駛。
從四川省屏山縣城出發353國道往金沙江方向30多公里盤山公路爬山到達岷江與金沙江分水嶺,一條小小的支路下山幾公里便是中壩社區村公所村口。從村口往下是書樓鎮的“二十四道拐”到達金沙江向家壩電站庫區。
初到書樓鎮中壩社區,我對支線公路格外小心,道路彎曲盲區很多,并且錯車難。路上不時有三輪車,小貨車出入,在冬季雨季云霧繚繞,視線極差。在路過村安全員胡云川住處的那個死彎,開始我都不能一次轉過,在老胡的指引下現在可以一次通過了。
“彎道要提前減速,下雨天路過陡崖路段要觀察,小心落石”。
“這里樹倒了,路上有好多落石,車過不了啦……”,村里的安全員老胡冒雨巡路,遠遠的在路邊拉起了警戒線,并在微信群里發出不能通行的道路視頻。
“看到群里的消息,我們知道哪兒能去,哪兒不能去”村民們都覺得很暖心。
而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道路安全村村響每天都在循環播放,老胡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村里的廣播,然后搞衛生。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中壩社區有硬化的村道公路25公里,除少數路面為5米5的外,大多為3米5到4米5寬的耕作道。
村里的公路除去防護欄,更顯狹窄。而運出木材和農產品以及村民出行都經過這些道路,彎曲而陡峭的山路道路安全形勢嚴峻,需要常常警示提醒,而老胡作為安全員從不缺位。
“出門要戴頭盔……”老胡作為安全勸導員提醒村民,有時候村民還不理解,認為不是交警管不了他。老胡沒有與村民見氣,只說“我們也是為你們好”。
中壩社區村山高林密,森林覆蓋率70%以上,每次村民聚集開會,老胡強調最多的也是防火與野生動物保護。
老胡是一名老黨員,退伍軍人,現在已經64歲了,每天巡山、巡路、管理水庫、到值班點值班……每一樣工作都做得那么仔細。
“村里很辛苦……”老胡告訴我做好吃苦準備,我想作為一名駐村的黨員,也許我不能轟轟烈烈干出一番事業,但一定要學習像老胡那種心細而敬業的為民情懷,做實基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