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5點半,在眉山市仁壽縣黑龍灘四海聯勤警務站外,黑龍灘派出所民警許佳茜和四海社區婦聯主席李影拉著社區里的孩子們“密謀”著什么。“孩子們,明天是‘田媽媽’的生日,想不想今天給她來個surprise?”“想!”他們提著生日蛋糕,準備給仁壽縣公安局黑龍灘派出所民警田婧來一個生日驚喜。
“自從‘媽媽護未崗’成立以來,田姐充分發揮‘媽媽’的角色作用,積極聯系社區,從生活、情感、學習等多個方面,關心關愛轄區內的未成年人以及其家庭,并解決問題,所以今天想著帶她經常聯系的孩子們來給她過生日。”許佳茜說。
“田媽媽,生日快樂!”話音未落,七八個孩子便涌入了田婧的辦公室,七嘴八舌地說著自己的祝福:“田媽媽,祝你永遠年輕漂亮!”“田媽媽,這是我插的鮮花,送給你!”......“謝謝寶貝兒們,你們的祝福我都收下啦!”看著孩子們的笑臉,田婧也是笑得合不攏嘴。
8歲的小晨(化名)一邊喊著“田媽媽”,一邊貼心地為她戴上了生日帽。田婧和小晨的緣分,還要從4年前說起。
關愛困境兒童,她說:“只要我在崗一天,我就要幫助他們一天。”
小晨在出生后,母親便離家出走,再也沒回來過,父親在他4歲時因犯盜竊罪而被判刑,之后他便一直生活在爺爺奶奶身邊。家庭原因讓小晨從小缺少關愛和陪伴,自立、自理能力較差,且小晨智力相比于其他正常孩子來說較為低下,田婧決心幫助這個家庭。
“我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看到他們,就會想到自己的孩子。只要我在崗一天,我就要幫助他們一天。”田婧說道。
為此,田婧隔三岔五就會去到小晨家里走訪,不僅關心小晨的學習和生活,還積極聯系社區、婦聯等,為小晨的爺爺提供公益性崗位,邀請社區醫院的醫生上門為小晨的奶奶看病,讓其家庭能夠過好生活。
熟悉起來后,田婧開始帶著小晨學習生活技能,從一開始需要盯著整理收拾,到后面不需要人監督,家里也是變得干凈整潔。
因為小晨家庭和身體的原因,田婧怕他在學校受人欺凌,還會到學校去看望他,并且告知其班級里的同學,讓大家多多照顧小晨。
對于田婧的到來,小晨從害怕到不耐煩再到期待,從“警察來啦”到“田媽媽怎么還不來”。“在我心里面田媽媽又美又善良又可愛,像媽媽一樣溫暖,她每次來的時候我都很開心。”小晨說。
田婧與小晨家的“故事”,只是她關愛未成年人路上的一個縮影。經過四年的“媽媽護未崗”經歷,田婧在四海聯勤警務站的辦公室已經成為她的第二個家,她不僅成為了四海社區的親人,也成為了住進群眾“心里”的人。
拯救問題青少年,她說:“沒問題,她要聽我的招呼。”
“我反正都是要死的人了,你管我搞啥子!”今年2月,16歲的涵涵(化名)與家里人大吵一架后沖出了家門,一天一夜沒有回過家。
“田警官,這娃兒真的點都不聽我們的話,只聽你的,你能不能給她打個電話勸勸?”“沒問題,我教育教育她,她要聽我的招呼。”這已經不是田婧第一次遇到涵涵父母的求助了。
“這個女孩因為得了糖尿病,所以總是利用這個病來跟她爸媽對著干,經常說一些很沖的話,她的父母也不會慣著她,所以雙方經常起沖突。”田婧說。
“你現在在哪里呢,回來吧,我在警務站等你哈。”田婧給涵涵打完電話后,過了十幾分鐘,涵涵便出現在了警務站外。田婧了解了這次涵涵和父母爭吵的情況后,積極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引導她積極向上面對生活,告訴其不可因賭氣而離家出走,遇到問題可以多跟家人、朋友溝通交流,尋找解決方法,隨后便將涵涵送回了家中。
“你們平時教育孩子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多和孩子溝通,平時要多關心孩子,多對孩子進行關愛、教育、引導,不可采取暴力的方式哦。”臨走時,田婧對涵涵的父母叮囑道。
2020年,田婧從一名案偵民警轉換角色走上內勤崗位。她利用偵查員的敏銳,翻看檔案時發現近年來青少年離家出走、叛逆、與家人發生矛盾的求助增多。
“面對這類問題青少年,一開始我是迷茫的,不知道怎樣才能更快地走近他們,幫助他們,但是我始終認為用真心一定會換來真心。”田婧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
漸漸地,她得到了孩子們的信任。從剛開始的她去找孩子們談話,到后來孩子們都愿意主動來找她談話,有什么開心的、傷心的、煩心的事,都愿意主動來跟她分享,慢慢地,她開始走進了他們的內心。
從警24年,她從一名人民警察,到聯系群眾的“心里人”,再到孩子們口中的“田媽媽”,田婧在崗位上不斷地尋找方法,用心用情用愛,始終如一。“和他們接觸多了,心里早就將他們當成了自己的孩子,每每到了走訪時間,一點都不覺得是任務,反而像是走走親戚,和大家拉拉家常。”田婧笑著說。
除了給予一些孩子“特殊關照”外,田婧還會經常走進村社、走進家庭、走進學校開展心理輔導、幫扶助學、法制宣講等一系列活動,善用女性特有的溫柔細膩,從生活、情感、學習等多個方面,幫助轄區未成年人以及其家庭解決問題,守護他們健康成長。
“我想力所能及地為他們照亮成長的路。”提及未來的工作方向,田婧眼里有光:“這些孩子們只要用心用情,當好他們迷途中的指路人,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健康茁壯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