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生康鄉學巴底村,寬闊整潔的水泥路直通藏家院落,文化廣場上孩子們在自由自在地游戲,呈現出一派安寧祥和的景象。學巴底村這一年發生的新氣象、新變化,都與州農牧農村局派駐學巴底村的駐村干部倪躍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說起倪躍,今年61歲的老黨員土登加措逢人就說“黨的政策好,幫扶暖人心,誰說女子不如男,我看這女娃比男娃還攢勁”,土登加措總是不由自主地豎起大拇指。
學巴底村距離甘孜縣城12公里,平均海拔3400米,全村共有54戶202人。2014年識別為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4戶60人,2018年退出。2015年脫貧2戶16人,2018年脫貧12戶41人。學巴底村是生康鄉典型的貧困村,通過鄉村共同努力,截止目前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人均收入達8000余元。
2018年7月,甘孜州農牧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倪躍被選派到甘孜縣生康鄉學巴底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人員”,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倪躍一來到學巴底村,為了吃透村情,她克服語言障礙,主動學習藏語,撲下身子,走家串戶,訪貧問苦,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與每一位黨員干部談心交流,反復走訪村民座談交流,了解群眾生產生活狀況,準確掌握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詳細情況,理清發展思路,認真做好民情日記,為更好的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種植業技術指導
“學巴底村群眾基本都是種‘懶莊家’,靠天吃飯,沒有除草、施肥、打藥等習慣,畝產很低,倪躍經常深入田邊地角手把手指導農戶種植生產?!狈_倪躍隨身攜帶筆記本,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學巴底村群眾的生活、生產及思想狀況。
貧困群眾要脫貧,產業支撐是關鍵,倪躍在逐戶摸透村情實際、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她立足自身資源優勢,積極爭取州農牧農村局項目資金援助,從青海農業科學研究所調運青薯9號新品種馬鈴薯5000斤;從州農牧農村局和縣農牧農村局協調甘藍、香蔥、白菜、西葫蘆等各類蔬菜種子4000余袋、波斯菊花種子80斤及生物有機肥、地膜等,針對“懶莊家”的情況,反復進行思想引導,手把手教授種植技術,發動群眾在自家房前屋后種植蔬菜,與此同時,年初在貧困戶更噶翁須和俄措家地中建設科技示范基地2.5畝,試種秦艽2畝和本地大蒜0.5畝。
通過一年的努力,學巴底村馬鈴薯畝產達6000斤,比過去翻了一番。大蒜畝產2000斤,批發價5元計算,產值達10000元,凈收益達2400元/畝,與其他作物比較經濟價值高。生康鄉已決定將倪躍引種青薯9號馬鈴薯和大蒜作為2020年“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推廣種植。
貧困戶益西達瓦說,“青薯9號馬鈴薯塊頭大、光滑、口感好,受到了我們村老百姓的一致肯定,今年我家種植的3畝青薯9號馬鈴薯,收獲18000斤,比去年每畝增收960元?!?/span>
倪躍同志還充分利用農民夜校、農家書屋、村民大會等宣傳載體,召開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會25場次,覆蓋群眾250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500余份;協助貧困村編制村級產業發展規劃1個;引進推廣新品種5個、推廣新技術2個,示范推廣優良品種1個。
農民秋收生產技術培訓
“群眾事無小事,學巴底村就是我的家”,談起駐村幫扶感受倪躍這樣說。倪躍常年走村入戶,當她了解到學巴底村群眾衣服普遍破舊,在寒冷的冬天還穿的很單薄。她爭取多方援助,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籌集到各類過冬衣服5000余件,讓村民過上了一個溫暖的冬天。
“感謝州農牧農村局為我們學巴底村派來了這么好的‘駐村干部’,一年來,倪躍傾情傾力幫助村里面的貧困戶做了很多好事,
我們村的變化很大,我們也從變化看到了希望,對脫貧有了信心。學巴底村支部書記澤波感慨道。一年來,倪躍走村串戶,幫扶貧困黨員呷如江澤脫貧, 免費發放慰問物質4次,包括生活用品、各類衣物、各類蔬菜種子等;協助村兩委班子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名,培養村后備干部1名;實行環境衛生門前“三包”制度,購買了格?;?、波斯菊、百日紅等花籽,綠化美化村莊所有道路;還經常到孤寡老人生龍拉姆家中走訪,幫助她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倪躍真是個實實在在做事的人,百姓都視她為親人。她來我們村第一天,背包都沒放,就與我們一起打掃村里的衛生,看到倪躍為了我們學巴底村扶貧工作廢寢忘食,讓我們很感動,也值得我們學習?!睂W巴底村第一書記周雪睿說。
秦艽種植示范基地
拉姆擁措一家2口人,家里有6畝土地,種植青稞3畝和洋芋3畝,辛苦一年純收入4708元。在倪躍的鼓勵下,他今年外出務工,每月收入4000元,全年務工收入40000元、加上蟲草收入5000元、國家政策性各類補貼5036元,全家今年純收入54744元,人均27377元。沒有倪躍給我的鼓勁,也就沒有一年4萬元的打工收入,村民拉姆擁措滿懷感激地說,“倪躍同志是我脫貧致富的引路人”。(王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