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老百姓眼中端莊秀麗的川妹子,同事口中津津樂道的鐵娘子,女兒心中溫柔賢淑的好媽媽。
廖明慧,1970年出生,中共黨員,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公證處公證員、井研縣法律援助律師。1989年參加工作,在司法行政戰線上精耕細作了30年,她從上班第一天起就與來訪群眾打交道,從桃李年華到知天命之年,30年的風雨無阻,30年的砥勵前行,她無怨無悔,默默奉獻,為井研法律援助事業和公證事業的蓬勃發展奉獻了青春和汗水。
廖明慧耐心向來辦理公證的服務對象宣傳公證知識
走進井研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最繁忙擁擠的是人少事多量大的公證窗口,作為公證處負責人,廖明慧每天都要反復向服務群眾解釋、交流,提供公證法律政策咨詢。每當午餐時間或夜色降臨時,如果公證大廳仍有群眾辦事,那么她的身影定然還在伏案工作,家人做好的飯菜要回籠熱上幾次是常有的事。“到下班時間了又怎樣呢?來辦事的群眾都還沒有走完,怎能就這樣走了呢?”對此她早就習以為常。
公證為民 她使命擔當
井研縣作為農業大縣,公證處的業務對象主要集中在農村,農村特殊困難群體成為公證服務的重點對象。廖明慧帶領團隊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融合人民調解的工作原則,展現在群眾面前更多的是法律柔情。
2019年6月,程某帶著其大哥的死亡證明來到公證處,告知公證處工作人員,大哥是五保戶,無任何子女,現遺留有5000元的存折,不知道密碼,想通過公證將此款取出來用于支付大哥的安葬費。廖明慧明確告知: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集體組織對‘五保戶’實行‘五保’時,雙方有扶養協議的,按協議處理;沒有扶養協議,死者有遺囑繼承人或法定繼承人要求繼承的,按遺囑繼承或法定繼承處理”。因被繼承人是五保人員,廖明慧首先核實了五保供養協議,但當地政府提供的供養協議上卻載明:“我生前由組長護理,我死后財產歸組長處理”的內容。對此,程某提出異議,稱當時簽訂該協議時他在外務工,委托組長代簽,內容表達與事實不符。到底該筆存款該由誰來繼承?
廖明慧深入程某大哥生前居住的村組挨家挨戶展開走訪調查核實,形成調查筆錄,最終核實:程某大哥是孤兒,由程某父母撫養長大,現其養父已生病癱瘓在床,養母也行動不便。死者在生病前是一個人單獨生活,生病后是程某在照顧,死后是由程某安葬,組長未盡護理和照顧責任,組長也承認他未曾護理。
最終當事三方達成一致,組長是代簽行為不繼承;程某的護理和照顧屬于親屬間的情誼行為,由養父母來繼承程某大哥的存款遺產,養父母也表示待該筆存款取出來之后,將支付程某墊付的喪葬費。幾經周折,被繼承人的存款遺產終得依法妥善處置。
閱人無數 她初心不改
雖然廖明慧天天面對的是各類不同的訴求群體,看盡人間滄桑,見慣世態炎涼,但她卻始終保持著一顆真心,生活中不善言談的她,開展公證工作和法律援助時卻口若懸河。她常說:“公證工作程序多、環節多、資料多,而來辦理公證的人,很多都心急火燎而又不知所措,我應該讓他們跑一次路就能知曉全部流程,不走冤枉路,不讓來訪群眾失望而歸”。
從第一天上班起,她就把法治融入到了生命當中,當成一份孜孜不倦的事業,從不后悔始終保持著為民初心,肩負著公證員的使命與擔當,初心不改,群眾至上。
井研縣研城鎮解放街棚改房安置分配公證現場
從事公證工作和法律援助多年,對象不同,事由不同,但廖明慧都能對癥下藥,依法依理妥善辦結,從未引起過任何公證事項訴訟,也從未造成遺留問題,不僅讓死者安息,更讓生者滿意,通過法情融合不斷彰顯出司法公正。
群眾滿意 她心滿意足
看著自己辦理的公證事項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服務對象滿意而歸,廖明慧說:“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希望通過我們司法行政戰線的同志們一起努力,廣泛開展普法宣傳,尤其是要宣傳與老百姓利益息息相關,實用頻率較高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不能因為平時不用就不重視,平時不用就不宣傳,不要‘法’到用時方恨少,臨時抱佛腳亂了陣腳,這樣得不償失,既影響了公證質量,也辜負了老百姓的信任”。對廖明慧來說,依法讓來訪群眾滿意就是她作為一名司法行政戰線普通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