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真心真情深入村莊農戶,到扶貧工作一線,貼近村民,用一腔熱情和柔情,真正俯下身子抓扶貧,帶著感情搞幫扶,將最美的風采展現在扶貧路上。
眉山市人民檢察院派駐青神縣漢陽鎮文新村第一書記張曉飛
2017年7月,眉山市人民檢察院干警張曉飛主動申請參與脫貧幫扶,在擔任第一書記的4年里,他立足村情實際,抓產業、謀出路,實現貧困戶人均收入萬余元,無一戶返貧現象發生,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年收入達4萬余元,村黨組織由曾經的軟弱渙散黨組織成為現在全縣五星級黨組織,文新村(原新路村)從遠近聞名的“叫花子”村變成美麗富饒的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
注重輸血強基,大力改善基礎設施
“雨天一腿泥,晴天一身灰”,出行難讓村民叫苦不迭,怨聲載道。修路成為了他決心要做的第一件事。面對因為道路拓寬土地被占村民的反對聲,他團結帶領駐村工作組和村“兩委”干部挨家挨戶做工作,向村民講述修路帶來的好處,在他苦口婆心的勸說下,村民不僅免費出讓土地,還義務投工投勞。面對修路資金短缺,他積極向原單位、上級各部門爭取各項資金100余萬元。在他的帶領下,全村拓寬道路7公里,硬化道路6公里,基礎設施大為改善,泥濘小路成為了歷史。
激發產業活力,強力助推全域脫貧
為準確了解貧困戶情況,針對性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他深入村社農戶家中走訪了解情況,細致分析研究致貧原因,對于年老、殘疾等無勞動力的貧困戶,他積極爭取政策兜底措施;對于年富力強、有勞動力的貧困戶,他積極協調鄉鎮、部門等提供公益性崗位。但他深知要徹底拔掉“窮根”,必須要讓貧困戶自力更生。
他立足村情實際,確定產業扶貧思路,爭取產業幫扶資金25余萬元,積極聯系農業部門,幫助貧困戶種植“馬克斗”樹苗,壯大“馬克斗”種植規模,在全縣打響了晚熟柑橘品牌,同時前期爭取的80余萬元,修建水果保鮮庫、洗果場和扶貧魚塘,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創收4萬余元,并為貧困戶創造崗位性收入3萬余元,有效提升貧困戶“造血”功能。
強化組織建設,軟弱渙散變星級
2019年4月初,村“兩委”干部集體被免,班子成員僅剩婦聯主席。此時,張曉飛下派駐村期限也即將到期。走,還是留?令他輾轉反側、夜不能寐。雖然2016年新路村已全部脫貧,但是貧困戶持續增收能力不強,存在一定的返貧風險,急需鞏固前期來之不易的扶貧成果。而這個時候“兩委”班子成員缺失,勢必將使新路村雪上加霜。
在漢陽鎮及群眾的挽留下,張曉飛決定繼續留任。扶貧工作不是一個人的單打獨斗,為此,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扶貧隊伍是當務之急。在隨后的幾個月里,張曉飛代理了村支部書記的職責,與村婦聯主席一道處理村上各種事務,安排“兩委”班子的選舉。
在整個7、8月的選舉準備時間里,張曉飛發揮法律人、檢察人的專長,逐字逐句研究選舉相關法律法規。9 月 25 日,村黨支部支委選舉順利完成。張曉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輕松與欣慰,這幾個月的“負重前行”,終于換得了新路村的“歲月靜好”。至此,新路村“兩委”班子全部配齊、配強,為新路村的再次騰飛插上了翅膀。
作為黨建一把手,他堅持“以黨建帶隊建,以黨建促攻堅”,先后與眉山市檢察院、青神縣檢察院等4個支部實現了支部共建共聯,黨建工作引領全鎮。
在疫情防控期間,他帶領村“兩委”班子沖在一線,每天奔波在防疫宣傳、人員排查中,在抗洪搶險中,他組織搭建帳篷、安撫受災群眾、送去救災物資,為17戶受災群眾爭取享受避險搬遷政策,黨的組織力凝聚力號召力大為提升。2020年,文新村獲評全縣“五星級”基層黨組織稱號。
積極履職盡責,持續注入文明新風
脫貧攻堅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他充分發揮法律工作專長,以法治為抓手,狠抓新班子的法治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同時積極向村民普法,運用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解決貧困戶贍養糾紛、車禍糾紛等問題,并引進資金在全村打造了“憲法廣場”,營造了良好的知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圍,為全村注入了法治新風。
作為土生土長的漢陽人,他主動請纓回出生地、成長地扶貧的故事在漢陽鎮口口相傳,成為一段佳話。在他的努力下,全村33戶貧困戶無一戶返貧現象發生,12戶貧困戶實現易地搬遷,2020年貧困戶人均收入10400元。
(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