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黃勝漪,2021年8月31日,經過人大任命,我成為了一名基層員額法官,現在已經入額快2個月了。從最開始的書記員、到法官助理、再到法官,身份雖然轉變了,但感覺壓力和責任更大了。
沉浸式體驗“速遞的正義”
入額近2個月,感覺每天都在上演“速度與激情”,天天沉浸式體驗“速遞的正義”,這感覺簡直不要太好!
雖然有一個盡心盡責的書記員妹妹和我搭檔,一起抵擋每天紛至沓來的案件,但還是覺得時間不夠用。送達、保全、調查取證開庭、撰寫文書、打印文書、送達文書,感覺每天叫醒自己的不是鬧鐘,而是案件。每天和書記員妹妹都會有靈魂四互問:“被告來拿副本了嗎?雙方是否愿意調解?原告撤訴啦?上訴期過了吧?”。感覺每天都在打仗,每天審管辦都會向員額法官發送“催命連環扣”,通報每個人的結案數量和結案比率;每天當事人也會不分時間地點時刻想起我,致電各種法律問題……經過這近2個月的鍛煉,感覺自己的語速更快了,走路帶風了,發際線估計也有點上移了,但當處理完成一個案件,原、被告都服判時,不得不承認,內心還是快樂的。我想這就是傳說中那種“痛并快樂著”的feel。
深深感受到“司法為民”的重量
案件無大小,司法為民也并不是一句空話,近兩個月的審判經歷,讓我更加明白“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深層含義。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平、公正、公開的審判服務是我們法官的職責所在。我想這樣的審判服務,它應該表現在每一次接待里、每一個微笑前、每一個電話中……對法官來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言行,對當事人而言,這統統都是司法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希望我能用自己的行動,讓每一次法槌的響起都是對群眾期盼的回應,用最大的耐心去傾聽他們內心的需求,讓每一次握手言和都飽含無限的司法溫情。前幾天,我通過微信調解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原被告雙方都是98后,起訴金額很小,只有800元,但在我分別與原、被告做調解工作后,他們最終達成了和解并分別向我致謝。當時感覺內心暖暖的,我想法官的榮譽感和成就感,應該就在案結事了后,當事人發自內心的感謝時刻吧。
“學習”永無止境,受教了!
記得有人說過:“法官辦的不是案件,而是別人的人生?!?/span>
作為一名員額法官,我深感肩上責任重大。在辦理案件中,我終于體會到什么叫如履薄冰,辦理案件不容一絲馬虎,心里的壓力往往比身體的壓力要大很多。辦案過程中,往往害怕自己因學業不精而辦錯案,害怕自己看漏法條而有失偏頗……特別是隨著民法典的頒布,隨之而來了很多新的司法解釋,每天在案件審理完畢后,明顯感覺學習充電時間不夠,時刻都有本領恐慌,唯有不斷學習,增強自己的專業能力,才會更加理性與客觀,才能在辦案時從容淡定。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員額法官,我們審結的每起案件,就像完成一件件雕塑,我們唯有用絕對的專業和良好的品格去打磨,才會出精品,才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在未來的法官之路上,我將持續加強業務學習,調整心態,直面挑戰,永葆初心,向社會傳遞公平與正義,努力做到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黃勝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