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沙看世界,一滴水見人生。
一個好黨員,就是一面飄揚的旗幟;一個好故事,就是一次理想信念的淬煉。
在我們身邊,許多共產黨員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的行動,默默為黨旗添上一抹抹亮麗的紅色。
她是領導同事眼中有事能上的“好戰友”,是年輕干警心中善解人意的“謝媽媽”,她是當事人心目中正義貼心的“好大姐”——記井研法院現任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庭長、審委會委員、四級高級法官謝文輝。
1985年,謝文輝以司法警察的身份進入井研縣人民法院工作,198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經過多年的沉淀,她終于在1995年的春天踏上了最熱愛的崗位,成為了一名人民法官。37年來,她在平凡的崗位上寧心淬煉、忘我工作,贏得了領導、同事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她沒辦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大要案,卻用專業的知識讓法律變得更有溫度;她常年身穿制服胸配法徽,帶著法院人的責任和情懷,把關心和溫暖送給群眾,如春天的細雨滋潤著群眾的心田。
親和
立案庭是法院的門面,是當事人了解法院的第一站,立案法官一言一行,是法院給予當事人最直觀的第一印象。一聲問候,一杯熱水,一把攙扶,一次傾聽,描繪了她的工作場景。
在提供立案、信訪、法律咨詢、訴訟引導等服務過程中,面對性格迥異的各色當事人,她總是耐心解答法律困惑,引導合理選擇訴訟或者非訴訟方式化解恩怨糾葛;面對訴訟能力不足的弱勢群體,她亮明身份、積極發揮“黨員先鋒示范崗”作用,用好涉民生案件綠色通道、用足訴訟費“減免緩”交相關規定,不厭其煩地進行訴訟指導,最大限度依法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這種親和折射著人性的光輝,也彰顯著司法的溫度,突破了語言與行為的藩籬,使怒氣消散,也讓公正播撒人間。熱心細致,不偏不倚,認真負責——這些都是她的做事原則,她以良好的工作作風踐行著司法為民,展現了新時代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包容
立案工作不同于審判業務、政工事務,需要面對的是所有糾紛當事人和各審判執行部門,每一處細節的處理都可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她在多年的工作中內外兼修,練好基本功。面對不同辦案風格的員額法官,收到各種情形復雜的案件材料,她總是以專業的辦案素養作出及時準確的分析研判,思考在前、鋪墊在先,以謹慎的態度處理好立案環節的各項手續,為案件的后續審理和執行打下良好基礎。實踐是最好的學習,因為庭室分工的不同或分案機制的原因,有的法官也許更擅長刑事案件、有的也許更擅長合同類糾紛,但作為立案庭負責人的她,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練就了一身“全能”的本領,“見多識廣”用在她身上再適合不過。而她也總是樂意把好的經驗教給年輕人們,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傳授和指導他們學習進步。在她身上,讓人看到了職業操守之美,也看到了團結互助之美。立案庭這個中轉站在她的帶領下,圓滿地發揮好了當事人與法官之間溝通紐帶的作用。
堅守
立案工作繁瑣、冗雜,涉及多元化解、立案登記、審判輔助、速裁快審、涉訴信訪,板塊多,事務雜。做好立案工作,必須要有持久的奉獻精神,更要有吃苦耐勞的奮斗精神。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在同一個崗位上堅守,她無怨無悔,因為她堅信,工作的充實才能讓人生更精彩。從事審判工作以來,謝文輝主動承辦疑難復雜案件和大量最“瑣碎”卻往往最容易激化矛盾的家事案件,化解了多起糾紛,不斷在履行本職中提升業務水平和執法能力。
擔當
她總是說:“讓我判了太簡單了,但要徹底解開矛盾、修復親情,才是一個家庭最本質的訴求,才算是真正辦好案。”。2013年,謝文輝采取主動上門調解的方式,成功化解了一起贈與合同糾紛。該案中,二被告都是80多歲的老人,行動十分不便,為了更好的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矛盾糾紛,她決定主動上門調解。調解過程中,她充分運用傾聽、共情、換位思考的方法有針對性的對雙方進行心理疏導和法律釋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解開雙方心結后,兩位老人表示愿意繼續履行贈與協議,協助原告辦理過戶手續 。雙方當事人對她連聲道謝。
2021年4月,立案庭收到陳某關于追索勞務報酬的訴前調解申請,謝文輝立即通過法院統一送達平臺查詢被告王某的相關信息,同時到王某的戶籍所在地居民委員會了解情況,但是都沒有找到王某,之后該案變轉為民事普通程序進行公告審理。為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謝文輝了解到王某在樂山租住有房屋后,多次到樂山找人,最后在熱心群眾的幫助下終于找到王某,并通過多番調解,促進雙方達成了協議。
她總說,法官不能只是“就案辦案”、圖結案了事,還要負起一份社會擔當。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每聽到當事人肯定的話語,她便覺得一切辛苦和付出都值得。
沉淀
法官必須要學會承受孤獨,享受寂寞。作為一名人民法官,謝文輝深知廉潔司法的重要性,在行使審判職責的過程中,她始終恪守職責,堅持底線思維,嚴格要求自己,認真辦理每一件案件,確保案件公開、公正、公平,經得起群眾和時間的檢驗。工作之余,她擔任了幫扶責任人,數年來風雨無阻,堅持每個月走訪結對幫扶對象,了解關心其生產生活情況,主動送去慰問物品,鼓勵支持對方積極勞動、用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好的生活。她將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鐫刻在走過的每一個腳印上。
從踏進法院大門的那一刻,她就沒有想過要獲得什么樣的榮譽和評價,有的只是在無數個春秋里,用一顆平凡的心,去做好每一件平凡而莊嚴的事。
“從以前步行或騎著自行車下鄉送達,到現在微信立案、在線送達,我們的司法服務取得了質的飛越和提升,我很有幸見證了這一系列巨大的變化!”謝文輝說到。而這一切進步,離不開像每個她一樣平凡而又閃耀的法院人的努力。法院發展有她,也何其有幸。
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回眸過往,從青絲到白發,她可以自豪和無悔地說:無愧共產黨員的身份,無愧對審判事業的熱愛,更無愧“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個一生追求的目標!
(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