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知道,一個16歲的多重殘疾女孩,近年卻連續出現在第十五屆世界特奧運動會,2019年全國特奧會、第十屆和第十一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等國際和國內賽事現場,并且先后榮獲了不同名次的獎牌10多個。她,就是省特奧輪滑隊隊員、眉山市“東坡區十佳少年”白珍與。
白珍與出生在東坡區蘇祠街道下大南街社區一居民家庭,有先天性智力和語言障礙,被評為多重二級殘疾。白珍與從小父母離異,包括外公、外婆、母親一家4口,全靠母親竇加梅打工掙錢維持生計。“盡管全家人日子過的艱難,但我始終把女兒作為我的全部。”竇加梅告訴筆者,正因為女兒殘障的原因,自己對她的心血更沒有少付。為開發和提高女兒智力,她購置了多種啟智玩具,一有空便和女兒一起,或是做啟發智力游戲,或是一字一句地教她朗讀,或是帶她去公園和兒童樂園游玩,讓小白與處處感受快樂,智力不斷出現好轉。尤其是進入東坡區特殊教育學校培智班就讀以后,白珍與從小學培智班念到初中,在老師和家長的鼓勵支持和精心培育下,克服殘障困難,頑強學習上進,多次被特校評為“五好學生”。
真正讓白珍與改變命運和放飛夢想的機會,卻是偶然一次她被母親帶去游玩的廣場舞現場。竇加梅介紹,那是2012年4月的一天,她帶著女兒來三蘇祠公園附近外博學廣場,本來是來觀看外婆和其他健身者跳廣場舞的,不料一群輪滑游玩的小朋友突然從小白與眼前飛馳而過,一閃即逝的優美動作,頓時讓她看得目不轉睛,好奇的興趣油然而生。
第二天傍晚,以致接下來連續幾天,小白都早早拉著媽媽趕到博學廣場,既全神貫注觀看,又扭動著身體,迫切想去練練。這時,廣場一位陪伴著小孩訓練輪滑的阿姨,看到小白與對輪滑如此好奇癡迷,便將自己女兒的一雙滑冰鞋送給小白與。于是,高興不已的小白與穿上滑冰鞋模仿起小伙伴動作,快速地滑行起來。不料卻一跤、兩跤地摔倒在地上,目睹著女兒衣服被磨破,手足也擦傷,鮮血直往外流。不忍心的竇加梅立刻叫女兒停止練了。“媽媽,我還要堅持。”難得的機會小白與豈能放過。正在現場輔導小朋友輪滑的教練看到小白與這樣倔強,當即表示愿意免費作她的輪滑教練。從此以后,白珍與癡迷輪滑運動,一發而不可收拾。2017年12月,經過省特奧輪滑教練組考評,白珍與順利加入省特奧輪滑隊伍。
作為一名四川省輪滑集訓隊隊員,在嚴格的專業系統訓練中,白珍與自覺克服語言殘疾障礙,憑借肯吃苦、不服輸的勁頭,刻苦訓練,頑強拼搏,終于熟練地掌握了輪滑基本動作要領,成為省輪滑隊的一名出色隊員。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就在2018年6月,白珍與正在外忙于輪滑集訓,突然,外公患肺癌去世的噩耗傳來,而且住院醫療費用就花去10余萬元,加上母親護理外公沒有上班,家里失去經濟來源,早已是負債累累。殘酷現實使白珍與以淚洗面,無心甚至打算退出訓練。得知這一情況,蘇祠街道殘聯當即向街道領導和區殘聯、區民政局等相關部門匯報。鑒于街道集中換證評殘期間小白與不在家的實際,很快特事特辦為她評定了殘疾類別及等級,從而使她每月不僅享受了360元的低保,而且每月還能領到120元(當時100元現在增加至120元)的貧困殘疾人生活補貼,并對其家庭實施了臨時救助、醫療救助、社會捐助,從多方面緩解白珍與家庭困難。
在各級黨政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白珍與重振生活信心,懷著感恩的執著,經過更嚴的封閉式訓練,在參加多次國內外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2019年3月,14歲的白珍與在首次參加在阿聯酋阿布扎比舉行的第十五屆世界特奧運動會中,榮獲獎牌第4名;2019年8月,白珍與隨四川代表隊出征,參加全國第十屆殘運會暨第七屆特奧會輪滑比賽中的特奧輪滑項目,在2×100米和2×200米的比賽中,與隊友完美配合,分別斬獲一金一銀,并在女子速滑300米中,獲得第四名的好成績;2019年12月,在全國特奧冬季項目賽中,她憑借其出色的發揮奪得了個人項目500米速滑金牌和300米速滑銀牌,至此,白珍與先后獲得的獎牌10多個。
面對種種不幸,她用毅力打破命運的枷鎖;面對國家級、世界級體育賽事的挑戰,她用執著劃出生命絢麗的軌跡,白珍與成績優異的背后,正是一個殘疾女孩淡然不變的初心和艱辛的奮斗。
(陶廣漢 劉矜 范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