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老多燈
眼里有光,腳下有泥!6月11日上午9時,我們“警眼看一線”采風創作組一行前往沙貢派出所采訪輔警戰友呷老多燈,可主人公的他卻不在派出所。聽同事說,他一大早又下村里了,他是一個閑不住的人,心里總是裝著鄉親,常往群眾家跑。
為了不想與這樣可敬的戰友失之交臂、擦肩而過,我們從派出所專程驅車30多分鐘,在沙貢鄉章吉村偶遇了正在幫助孤寡老人擁中呷安裝燈泡的呷老多燈。一見面,看他熟練的手法,雙手沾滿的燈泡油垢,地上一口袋的工具和換下來的舊燈泡,憨厚的面容、質樸的笑容,還有擁中呷老人不時對其豎起的大拇指和老人眼睛里的光芒,讓我印證了起初鄒雪紅局長不遺余力對他的推薦介紹是名副其實,更讓我們不虛此行。正如他的名字“多燈”一樣,他總是用自己的微光,帶給困難群眾以光明和溫暖,更照進了鄉親的心坎里。
心有鄉親 行有方向
“為人民服務”徽章是他的第二警號。雖然前后只有短短不到一個小時的接觸,可我越發感受到他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一個自帶光芒的人,特別是他胸前警號之上佩戴的“為人民服務”徽章,讓我更加心生敬意。他說,這徽章是他專門從網上買的,是為了時時鞭策自己更好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當我們準備匆匆離開的時候,他卻不和我們同行,秒變“托尼”又準備為擁中呷老人理發......
不同的肩章,相同的擔當。1990年4月出生的呷老多燈,1米73的個頭,軍人出身的他是土生土長的沙貢鄉人,2008年參加輔警工作以來,就主動要求到家鄉工作,曾獲全縣“最美退伍軍人”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等殊榮。心地善良、助人為樂,14年來,一直為父老鄉親默默服務,真正把“為人民服務”裝在心里,在凈土香巴拉贏得了“好人緣”。這兩年,特別是他和轄區孤寡老人擁中呷情深似海的故事,成為了一段有口皆碑的佳話。
我就是你的親人,你就是我的家人
2020年4月的一個上午,呷老多燈向往常一樣,到轄區章吉村開展入戶調查工作。“第一次見到擁中呷老人時,就被老人的居住環境所深深觸動!”兩層簡陋的土房,地板凹凸不平,樓頂堆滿了雜物,房子常年昏暗潮濕,一種莫名的心酸悠然而生。當詢問老人的家人時,只聽老人默默的說了一句“都走了!”看見老人無助的眼神,呷老多燈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從此他心里再沒有放下過這個獨居的老人。
走訪后的第二天,呷老多燈就在縣城購買了一些生活用品,專程來到了老人家中。幫老人整理頭發,打掃衛生,還將床上的舊床被換上嶄新的新棉被。面對這般不期而至的溫情,70多歲的老人飽含淚花地說:“我活到現在,除了早已離世的親人,還是第一次有人對我這么好,真的感覺自己的兒女回家了!”情真意切的談話讓獨居老人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更打開了老人常年孤獨的心結。呷老多燈的這一舉動,引來了章吉村村民的駐足稱贊,都說多燈是一個真正的好人,沙貢的好兒子。
由于老人的親人相繼離世,老人又患有高血壓和風濕病,生活很難自理,呷老多燈經常都會抽空過來看望幫助老人。為了避免自己的事影響到呷老多燈的日常工作,老人卻向呷老多燈騙說自己的身體狀況還可以。“你工作忙,不用經常來照顧我!不要因為我影響工作!”可呷老多燈考慮到老人年紀大、身體差,每次總是笑著回答老人:“我們不分彼此了,我就是您的親人,您就是我的家人。”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就是最大的快樂。”擁中呷老人居住的村莊離呷老多燈工作的沙貢派出所有20多公里,雖然路程不是很長,但由于呷老多燈的工作特殊性,沙貢派出所又是進入鄉城北大門,加之還有一個治安檢查站,他們每天的工作量也很大。每次,都是忙完派出所的工作之余,他帶著提前準備好的大米、油、面、肉等生活必須品,捆綁在摩托車上,然后送到老人家中,再回派出所。2年的時光中,呷老多燈一直照顧著獨居老人擁中呷的點點滴滴,默默踐行著尊老愛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獨居老人“不再孤獨”,感受到了“家人”的溫情。
“在崗一分鐘,干好六十秒。”這是他的座右銘,救援、打擊犯罪、治安盤查、送證上門服務也都有他樂此不疲的身影。2021年7月22日,呷老多燈收到一封來自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群眾寄來的感謝信和一面錦旗,當他打開錦旗時,上面印著的“一心一意為人民、盡心竭力辦實事”的字眼使他突然淚目,錦旗上的“字短”情長。卻是漂泊在外16年的付某祥一家人,對鄉城公安踐行“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肯定和認同。時間追溯到2021年6月,一男子推著平板車向沙貢卡點走來,這一反常的舉動,立即引起了呷老多燈的警覺,他立即上前詢問,詢問了解后得知該男子名叫:付某某,系黑龍江牡丹江市穆棱市人。2004年10月因家中發生瑣事后離家出走,這一走就是16年,期間該人途徑廣東、福建、云南、貴州、四川等地,到處流浪乞討。了解情況后,呷老多燈立即為該人準備了面包和礦泉水等食物,經過耐心地交談,最終通過多方聯系,經過3個多小時的努力,終于將其家人找到,并通過當地派出所提供的聯系方式與其子女取得電話聯系,隨后他還主動添加了其子女的微信,以視頻的方式,讓在外漂泊16年的付某某與自己的妻子家人相認。
他說,呷老是家名,多燈,是爸給他起的名字,父親希望他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難什么挫折,都始終堅強,都能像一盞明燈一樣,照亮自己努力的方向,并惠及他人。
未來可期,我們相信,一定會在香巴拉這片田園凈土傳來屬于更多呷老多燈和家鄉人民一起向未來的新佳話。
(楊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