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手術刀,
這是一個外科醫生對患者的責任;
手捏棉簽棒,
這是醫務工作者對社會的擔當。
今天是李明國參加核酸采樣隊的第21天,
也與妻子姚遠共同抗疫了17天。
2022年9月8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襲擊甜城,形勢嚴峻、刻不容緩。疫情爆發后,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立即組織、調配一批醫務人員前往一線,但因疫情形勢嚴峻復雜,次日深夜甜城全部按下暫停鍵,需要調配更多醫務人員支援一線。此時,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明國正在值班,剛剛完成一名車禍傷患者的開顱手術,他主動請愿加入醫院核酸采集隊伍。
李明國凌晨為社區居民采核酸
“我是一名中共黨員,需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也剛剛支援過發熱門診,對疫情流程駕輕就熟;加上女兒在隆昌有外婆照顧,妻子可能也會加入抗疫一線,所以沒有后顧之憂。”這一舉動得到了科室主任及同仁的支持,交接完病房里的相關工作之后,就等一聲出發令下。
與此同時,作為手術室的護士,李明國的妻子姚遠也收到了緊急回崗的消息,以備隨時增援科室工作需要。
9月10日凌晨天剛亮,李明國便接到了出發指令。夫妻10年,李明國與姚遠沒有過多的言語渲染,同為醫務工作者,要說什么早已心領神會:“抗疫的同時注意保護自己。”
從最基本的穿、脫防護服,到咽拭子核酸采集,標本的運輸等各個環節,核酸采樣工作對于李明國是陌生的,加上抗疫工作繁雜,支援隊伍都是從各個臨床科室集結的力量,這就需要李明國“多看多觀察”,和支援隊及隊友盡快磨合,共同摸索出一套合理的流程,與社區工作人員有效溝通,才能提高效率,在最短的時間內阻擊疫情進一步蔓延。
深夜深入中、高風險地區開展核酸采集工作,遇到年老體弱、身患疾病的特殊群眾,便主動爬樓入戶,碰到剛做完手術無法下樓的患者便主動上門查看……和隊友們一樣,李明國全身被汗水浸濕一次又一次;當然,也和隊友們一樣,凌晨空曠的街道讓他心生斗志,凌晨集結讓他和手術臺上一樣聚精會神;而李明國手中的“手術刀”和咽拭子也越來越駕輕就熟,和團隊中的社區工作、志愿者配合越來越默契。
李明國為社區小朋友采核酸
此時,留守醫院的妻子姚遠也在9月13日主動報名參加了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支援市中區核酸采集隊伍,并于當天13時投入到第一場核酸采集任務中。從那天以后,他們一個在市中區,一個在東興區,雖未牽手,但始終并肩,工作結束后,彼此便通過視頻分享一天的工作和近況。好在,女兒在隆昌居家隔離,三歲半的孩子也積極配合采集核酸,“爸爸媽媽,我在家會乖乖聽話,我不會拖你們的后腿,你們要注意安全。”女兒的懂事,讓夫妻倆倍感欣慰。
姚遠為社區居民采核酸
在9月14日這天,李明國迎來了自己34歲的生日,妻子姚遠在朋友圈寫下了這樣的祝福:“李先生,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祝你生日快樂。你一直追求進步,敢為人先,我雖不濟,卻也想時刻追隨,向你靠攏,家鄉平安,小家才能圓滿。”
最好的感情,是雙向奔赴,風雨同舟。
轉眼到了9月23日,社會面感染率持續降低,抗疫工作初見成效,但抗疫工作者們依舊不能松懈。正如李明國在核酸采集工作過程中收到的來自5歲小朋友自制的“大白”圖畫那樣,那鮮活的形象,稚嫩卻又真實的感謝,這沉甸甸的責任,又怎能不讓自己堅守到底?
在抗疫戰場上,有很多像李明國和妻子這樣暫舍“小家”,捍衛“大家”,他們是夫妻,也是戰友。雖不在同一地點,但其各司其職,并肩作戰,挺身上前,不懼逆行,于雨時來,于晴時去,方見人間瑰麗!
日月其邁,歲律更新,征途漫漫,吾輩自強,山河方無恙!
有一種追隨叫“與你同行,并肩而戰。”
有一種伉儷叫“抗疫夫妻”
【采訪后記】感謝所有在疫情中堅守家園、馳援內江的兄弟姐妹,也感謝以李明國醫生為代表的外科醫生們,他們不僅能在無影燈下手拿手術刀,解決患者的身體疾患,也能在抗疫時期化身“大白”,在每一個社區,每一個街道,護衛人民的安康。(鄧 敏 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