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第一書記鐘成:將他鄉變作故鄉 讓“甘泉”盛滿甘甜

        來源:眉山日報 作者:鄧敏 郭僑 發布時間:2023-07-20 14:37:36

        “感謝你,鐘書記,我和孫兒今后的日子總算有保障了!”在鐘成多次奔走下,和孫子相依為命的甘泉村70歲老人韓述華申報特困戶成功后,每月都能領到生活補貼。

        “感謝你,鐘書記,我終于有了合法身份!”李光秀從外地嫁到甘泉村30多年,因種種原因成為“黑戶”,生活處處是難題,且因家庭條件和本人身體原因,無法回戶籍所在地辦理。鐘成想盡辦法,在四川、云南牽線搭橋,爭取到特事特辦,李光秀終于拿到了戶口簿與身份證。

        “感謝你,鐘書記,我們趕集方便多了!”甘泉村5組河溝水渠多,群眾長期需要繞路,農產品也難以通過車輛運輸。鐘成向眉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求助”,申請了專款10余萬元,修建了兩座便民通行小橋,一舉解決了群眾出行和農產品銷售難題。

        …… ……

        從2021年8月擔任眉山天府新區北斗鎮甘泉村鄉村振興第一書記以來,“感謝”一詞,是鐘成完成一件件“任務”后,常常得到的“反饋”,也是他收獲最多的“贊美”。

        兩年來,眉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司法公開辦主任鐘成在全新的身份中,以全新的姿態,譜寫了一段別樣的人生插曲,鐫刻了一段名為“值得”的不悔時光。

        1689835083527.png

        他的號碼 貼在家家戶戶的門口

        7月12日下午1時左右,頂著炎炎的烈日,鐘成敲響了甘泉村6組脫貧戶鄧碧蓉的家門,為她帶去了一套從自己原單位閑置物品中“淘來”的藤編桌椅。

        夏日蟬鳴陣陣,走進鄧碧蓉的家,雖然房屋陳舊,但打掃得干凈整潔,房前一塊小菜地,屋后一圈小雞舍,門口一片小果園,處處透露著主人對生活的熱愛。

        “鐘書記是我們母子的救命恩人,我們能有今天的生活,離不開他的關心!”69歲的鄧碧蓉一看到鐘成,就熱情地招呼他進屋,拉著他主動“匯報”自家的生活瑣事。

        1689835113785.jpg

        鐘成與鄧碧蓉聊天。

        鐘成和鄧碧蓉一家的淵源,還得從鐘成剛剛上任說起。成為甘泉村鄉村振興第一書記的第三天,他聽到了一個“小道消息”——鄧碧蓉的兒子楊洪明想要自殺。

        鐘成連忙趕去鄧碧蓉家,了解到她的老伴患癌癥去世,但治療費導致一家人負債累累,好不容易還清債務后,楊洪明騎著電動三輪車在村道上不慎擦刮到一位老人,老人摔倒在地后不幸去世。

        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的楊洪明陷入了思想的困境,逐漸有了輕生的念頭。了解到事情的前因后果,鐘成從該起事情的法律責任進行分析,耐心地開導楊洪明,又調解賠償,并和村干部聯系信用社為其貸款,讓他先賠償了老人的家人,同時幫他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幫助他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

        如今,楊洪明的貸款已還完一大半,生活也再次走上了正軌,貼在家里墻上的幫扶卡里,鐘成的電話號碼就是他的“定心丸”。

        “我一天最多接打過上百個電話,其中只要看到‘資陽來電’,就知道是當地村民。”鐘成稱,甘泉村緊挨資陽市,很多村民在雙方交接的集鎮上辦的電話卡,歸屬地便是資陽。

        “農村的事情看似都是小問題,但具體每件事情對老百姓來說都是大問題。”面對村民來電,鐘成都非常重視,一串電話號碼,架起了他與村民的連心橋,奔波在甘泉村,一次次電話里的溝通,讓一件件小事大事都落到實處。

        他的紙筆 記錄點點滴滴的變化

        “今天成功調解了村民李銳與村民葉思明的糾紛,為村民印子琴寫了一份遺囑……”每當一天的工作結束,鐘成就會靜靜地在辦公室里,用紙筆記錄下當天發生的事情,這個習慣已經保持了兩年,厚厚的筆記本也用了兩本了。

        “甘泉村是典型的農業村,無工業,無旅游業;村組干部年齡平均50歲;村兩委辦公硬件與功能有缺失;黨組織建設水平亟待提高……”剛來甘泉村時,對全村進行了深入走訪后,鐘成歸納出涉及黨建、民生、基建、經濟等方面問題30多個,一一記錄在筆記本上,既復雜又具體。

        1689835155532.jpg

        鐘成和鄧碧蓉一起,查看鄧碧蓉養的雞的長勢。

        鐘成深知,飯要一口口吃,問題要一個個解決。他細心梳理問題后,逐一制定計劃,匯總報告到市中院,得到了高度重視。

        市中院從各個方面給予了充分保障:直接幫扶資金40多萬,用于基礎設施和產業幫扶;支援一批電腦、打印機和復印機等辦公設備,滿足村上辦公需求;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100多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翻開鐘成的筆記本,記錄最多的事件便是跟“法律”有關,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也帶有一絲趣味的色彩。

        “這是市上來的鐘書記,是從法院來的,水平高得很。”剛到村上,村干部都向群眾這樣介紹鐘成。

        雖然鐘成未入員額,已遠離審判臺多年,但他通過了司法考試,在法院工作了十多年,法律知識也牢記在心,經過幾次成功的調解后,群眾都認為他是公平正義的“法官”,遇到矛盾糾紛就會來村辦公室尋求“公道”。

        “這片地是我的,就不讓你走!”“我門口的那根芹菜是你孫女兒摘的,賠我的錢。”同樣都是70多歲的辜大娘與曾大娘曾在田坎間劍拔弩張,這是鐘成調解的第一起村民糾紛。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背后卻是幾十年來累積的恩怨,兩家曾因柴山歸屬、雞鴨放養、房屋排水等小事多次吵架打架。

        鐘成“耐心”聽她們吵了兩個多小時,說法說理又勸了兩個多小時,終于平息了這場“口舌之爭”。

        接下來的日子,雞場排水糾紛、三輪車交通事故、問題青少年叛逆等事件接踵而來,調解鄰里關系、交通事故、撫養權等矛盾糾紛和提供法律咨詢、撰寫起訴書、代辦訴訟手續等事件每周最少要做兩三次,由于用心用情,無論是調解和辦事都令人信服,村里的群眾豎起了大拇指:“鐘書記不愧是市上來的法官!”。同時,還建起全省首批農村法治教育基地——甘泉法治廣場,成功評為全市訴源治理示范村,多次組織開展普法宣傳......

        1689835183269.jpg

        鐘成(左)為鄧碧蓉搬去藤編椅子。

        日復一日,當鐘成的筆記本內容越記越多,一點一滴的變化也在甘泉村悄然發生,美好的藍圖從紙上的描繪漸漸變為了現實場景。

        他的足跡 踏遍山山水水的征程

        在甘泉村辦公室旁邊,有一條開滿鮮花的小路格外引人注目。隨著五顏六色的鮮花“指引”,就來到了該村規范化的手工紅薯粉條加工車間,只見車間內分別標注著生產區、包裝區、展示區......

        “手工粉條生產受原料、氣溫等影響,每年要等到冬天紅薯成熟后,我們的產品才開始制作。”談起手工紅薯粉條的發展歷程,鐘成打開了話匣子。

        剛到甘泉村,鐘成的第一件事就是走遍整個村莊的山山水水,在“走”的過程中,了解一個村莊,感知一個村莊。

        甘泉村是一個純農業村,最亮點的產業,便是當地歷史悠久的紅薯粉條,作為粉條生產優質原料的紅薯也成為了當地普遍種植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4000余畝。

        找準發力點,鐘成在與村兩委干部多方調研,一致商量后,決定保持“純紅薯淀粉”“手工制粉”等賣點,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手工制作農產品,在解決村民種植的紅薯銷路同時,帶動零散粉條作坊標準化集聚化發展。

        說干就干,大到成立公司、注冊商標、修建廠房、采購設備,小到設計包裝、購買筷子等,所有環節,鐘成都一一參與。他還引進小規模紅薯淀粉制作技術,傳授給紅薯種植戶,工廠設備既可自主生產,也能面向周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種植戶進行對外加工。

        “我們的產品目前體量還不夠大,屬于訂單式生產,每到生產旺季,車間內會有數十余名工人在各個環節忙碌。”鐘成介紹,除此之外,還會有不少村民在家中完成紅薯到淀粉的制作,將手工淀粉送到車間加工成粉條,獲取收益。

        立足產業特色,挖掘歷史故事,在鐘成的不懈努力下,甘泉村的手工紅薯粉條成功申報為仁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有了向前發展的底氣。

        1689835222750.jpg

        鐘成為記者介紹甘泉村的手工紅薯粉條。

        目前,鐘成還在不斷地走家串戶,進一步挖掘手工紅薯粉條的民間故事,從村民的口口相傳中,形成書面文字,記錄下文化的傳承。同時,還不斷加大培訓力度,讓更多村民具有更加專業的制作技能,真正變“輸血”為“造血”,幫助村民實現持續增收。

        “甘泉村除了紅苕就是苞谷,沒高山、沒湖泊、沒文物古跡,哪里有啥子風景?”有人這樣說,但鐘成卻早已將這個淳樸的小村莊視作了自己的第二故鄉,親身經歷的變化就是最美的風景,他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甘泉”盛滿甘甜。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风县| 封开县| 三河市| 无棣县| 梓潼县| 楚雄市| 承德市| 无极县| 南城县| 保山市| 宝丰县| 荥经县| 高淳县| 定边县| 泊头市| 健康| 子洲县| 泽库县| 阿拉尔市| 西丰县| 大石桥市| 友谊县| 乌拉特前旗| 阿勒泰市| 安泽县| 靖安县| 祁东县| 揭西县| 商水县| 连江县| 富川| 嘉鱼县| 当涂县| 文山县| 漠河县| 达州市| 同仁县| 盱眙县| 巫山县| 克拉玛依市| 抚远县|